清朝与准格尔汗国的战争,属于国战还是内战?理由是什么?(清朝与准噶尔汗国)
一,清朝与准格尔汗国的战争,属于国战还是内战?理由是什么?
乾隆皇帝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
十全武功指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
那么平定准格尔之役为何会被乾隆帝推为"十全武功"之首呢?大清朝与其对手准噶尔汗国的交战到底是算内战还是国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就先对准噶尔汗国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很多人对于准噶尔的印象应该停留在现今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大家可能会猜测二者是否有关系,结果是肯定的。而事实上,准噶尔盆地之得名正是来自于准噶尔汗国,这块如今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占地约3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当初正是曾称雄中亚的准噶尔汗国的腹地。而实际上,强盛时的准噶尔汗国面积远远不止这么大,极盛时期它的国土面积达到700多万平方公里,比之当时的亚洲霸主大清帝国也毫不逊色。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么两个庞然大物互相打架,那肯定是国战啊。
开篇不到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到巅峰时期已达700多万平方公里,准噶尔汗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准噶尔最初是一个部落,但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元明时期称卫拉特或瓦剌,明朝称瓦剌,清朝称为厄鲁特。在铁木真在草原开始他的传奇之后,卫拉特部很识时务地归附了黄金家族,并且也一直忠于黄金家族,跟随着蒙古大军南征北战。直到明朝崛起,北元远遁,在明朝接连不断的北伐中备受打击,实力大损。元帝国一败再败,就连传国玉玺也被缴获,北元末帝坤帖木儿汗父子仅以身免,不久即被鞑靼贵族鬼力赤杀死,鬼力赤去故元号,自立为汗,称回鞑靼,北元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从此再也不复存在。
北元灭亡后,卫拉特部也摆脱了鞑靼的统治,为了争夺霸权,与鞑靼互相攻杀,实力此消彼长,到了1433年,瓦剌部首领脱欢攻杀鞑靼首领阿鲁台,立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脱脱不花为大汗,自任太师,重新统一了蒙古高原,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承太师之位,收服兀良哈三卫,扫荡建州女真,拉拢西北诸卫,到了1448年,瓦剌实际统治下的蒙古汗国已经控制了东起女真,西达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叶尼塞河上游,南临长城的广袤地区,控制的地区甚至比明朝还要大,史称"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之后也先野心膨胀,对黄金家族的直系血脉进行大清洗,并自立为大汗,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之后也先变得昏庸无道,被部下所杀,瓦剌势力变弱。
直到明朝末年,当时清朝还是东北一方政权,皇太极还没有入关,他打败了黄金家族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夺得了蒙古帝国世传玉玺,所以全蒙古尊奉大清皇帝为蒙古大汗,为此皇太极给自己起了天聪汗。后来为了一心对付明朝,提出了满蒙一家, 所以从那时起,漠南漠北基本就承认他为共主,漠北虽然当时没有臣服可表面上会做文章,原因他也是达延汗的一份子,清朝皇帝的目标和他们一样,所以形式上臣服了。至于漠西,包括准噶尔,他们同样也表面臣服。到了康熙年间,准噶尔在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领导下开始崛起,击败了原来的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逐步控制了卫拉特诸部,把松散的卫拉特联盟变成了准噶尔汗国。
事实证明,绰罗斯家族还是人才辈出的,前有推翻黄金家族的也先,后有野心勃勃的噶尔丹。在清朝时期,为了继续笼络蒙古诸部,清朝政府认可其传统,非黄金家族擅自称汗者不得入贡。噶尔丹出自卫拉特的绰罗斯姓,虽然他拥有大汗的实际权力,但从血统上来说,他没有资格称汗。噶尔丹称汗后,上疏要求清廷确认其汗号,理藩院以卫拉特部称汗者不得入贡的先例为辞,指责噶尔丹"擅称汗号",但为了笼络噶尔丹,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而且还准许他纳贡。所以两者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但是准噶尔汗国还是清朝属国。
噶尔丹取得准噶尔的统治权后,一反其父兄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主权的立场,而逐渐走上与沙俄相勾结的道路。噶尔丹在沙俄的挑唆和指使下,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东方,把矛头指向喀尔喀蒙古地区。
1688年,正当蒙古族人民英勇抗击戈洛文率领的沙俄侵略军,打得俄军丢盔卸甲、抱头鼠窜之时,噶尔丹竟丧心病狂地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从背后向喀尔喀蒙古军民施放暗箭,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1690年6月,噶尔丹以为有俄国的支持,有恃无恐,以追击喀尔喀为名,又向漠南喀尔喀蒙古进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他还公然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分裂主义要求,而此时他已经打到了距离北京直线距离二三百公里的地方。噶尔丹此举已经是路人皆知的反叛之举,并且对宗主国大清帝国的统治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事情都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煌煌大清帝国,万朝景仰的"天朝上国",能忍吗?当然不能忍。借着几位喀尔喀汗的请求,康熙帝发兵准格尔汗国,并在张家口和库伦之间的乌兰布通大破准噶尔,之后重新控制了喀尔喀的控制权。但事情还没有完,准噶尔汗国在葛尔丹的带领下,又和康熙交战两次,最后噶尔丹战败病逝,清廷开始挑拨准噶尔内部矛盾,然后削弱准噶尔实力。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大清并没想吃掉准噶尔,只是希望它威胁不到自己。但是当策妄阿拉布坦解决了内部矛盾之后,又开始公然反清。1717年, 准噶尔大军洗劫了拉萨,次年清军入藏作战,并于1720年将准噶尔赶出了西藏。
1724年,准噶尔和大清议和,但随后在1727年又再次搞事情,驱大军吞并了吐鲁番。在雍正时期,准噶尔的兵势之大曾一度压倒清军。后来雍正皇帝进行军事改革,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1734年,清军夺回了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1735年, 清准再次议和,和议一直延续到1745年。随后准噶尔汗国内部分裂,乾隆皇帝明智的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大清的边患问题,就必须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随后在1754年至1759年,清军先后多次对准噶尔发起进攻,最后终于吞并整个汗国。
准噶尔之役前后历时七十年,清帝国的皇帝从康熙到雍正直到乾隆,准噶尔汗更是经历了从噶尔丹到策妄阿拉布到噶尔丹策零再到达瓦齐的传承,相隔三四代人之久,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后,"拓地二万余里",西域天山南北尽入版图。原准噶尔领地被称作准部,与天山以南的回部合称西域新疆,后简称新疆。
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新疆大部分自西汉就属中国,今天新疆的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 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西汉出现于我国史籍。不时被北方游牧民族侵占。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1757年, 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其意自明。
尽管现在西方也有清朝向西北扩张属于近代早期的帝国对外扩张模式的观点,但是这就是一场内部战争,清朝与准噶尔汗国是明确的君臣关系,只不过是准噶尔汗国有些膨胀的厉害而已,打起了清朝的主意,开始康熙帝还多次劝说,但准噶尔汗国非但不领情,还以为大清朝是个软柿子,想过来捏一把,甚至还想吃几口。
遇到这种情况,清朝的这种一棍子打死不了就两棍子三辊子的处理办法做法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实际上的准噶尔汗国贼心不死,还和沙俄勾结,被打败了诈降,完了继续骚扰。这叫什么呢?作死。所以呢,只能坚决打击,以绝后患。
二,清军大战准格尔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其实是内战。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包括准噶尔在内的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表贡,归属大清朝,大清赐他们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准清之间就确定了主权关系,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正式纳入清朝的主权范围。
(大清康熙平定葛尔丹后)
清朝从东北崛起,通过和亲和武力使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归属大清,但这种归属就像古代的分封制,各个部落自治,这就形成了国中之国。
康熙朝,准噶尔汗国葛尔丹执政,他是一个有野心也有能力的汗王,他想重建成吉思汗的辉光,于是不断向东扩张,成为清朝心腹大患。
康熙三次亲征葛尔丹,基本把葛尔丹的部队打没了,葛尔丹服毒自杀。准噶尔汗国一半土地成为大清行政区划,归大清直接管理。
(大清乾隆平定准噶尔前)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进兵西藏,西藏当时是臣服于大清的,拉藏汉向清朝求救,康熙派抚远大将军胤禵去平叛,赶走了策妄阿拉布坦,大清派官员进驻拉萨,完成了对西藏的实际控制。
雍正朝,准噶尔汗国的罗布藏丹津叛乱,雍正派年羹尧平叛,很快取得胜利。雍正九年,准噶尔部在沙俄支持下叛乱,雍正派岳钟琪和傅尔丹平叛,失败后,雍正把贝加尔湖以南约十万平方公里给了沙俄,以此换取和平。
乾隆朝,准噶尔汗国内乱,乾隆看到了灭掉准噶尔的大好实际,于是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最终彻底灭掉准噶尔汗国。乾隆灭掉准噶尔汗国后,把它变为大清行政区,称之为新疆。
平定准噶尔后,乾隆设伊利将军控制新疆,又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原来的蒙古各部落,这样西藏、新疆和青海全部纳入大清行政区划,实现了对全国的实际控制。
(大清平定准噶尔后实际控制国土)
所以说清——准战争是内战,有以下原因:
第一,新疆并不新,汉代就是中国的领土。
第二,准噶尔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宣布归属大清领导。
第三,准噶尔汗国只是中国分封制的一种国家形式。
第四,自成吉思汗起,蒙古族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三,清朝与准噶尔是国与国的战争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所有的大一统王朝都会经历崛起、兴盛、衰落和灭亡的阶段,清朝自然也不例外。而清朝兴盛的阶段格外长,被清朝统治者称之为康雍乾盛世的清朝巅峰阶段,长达130余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最。
这场战争绵延70多年,直到乾隆时期,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才被彻底消灭。能与一个处于鼎盛时期的大一统王朝纠缠70多年,准噶尔汗国的强大也可想而知。
准噶尔汗国也是蒙古一部,蒙古自元朝末年被明军击败分裂之后,就始终未能再次统一。到明末清初之际,蒙古已经分为了被清朝实际占据的漠南蒙古、位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三部和位于西北地区的漠西卫拉特四部。
其中,西北地区的卫拉特蒙古分为四大部落集团,分别为绰罗斯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而与清朝对峙70余年的准噶尔汗国,就是由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绰罗斯部(准噶尔部)葛尔丹建立的。
公元1667年,绰罗斯部内乱,曾入藏学经的葛尔丹返回绰罗斯部,并击败各路政敌,继承了准噶尔部珲台吉之位。随后,葛尔丹又先后出兵击败各方势力,统一了卫拉特族各部落。清康熙17年,即公元1678年,五世达赖喇嘛赐予了葛尔丹博硕克图汗号。葛尔丹统一后的留守故地的卫拉特四部,组成了准噶尔汗国。
随后,野心勃勃的葛尔丹汗国开始了对外扩张,他先后占据了哈密、吐鲁番等地区,并随后又对漠北喀尔喀部发动攻击,中亚地区的哈萨克、布鲁特等地区进也在其征服之列。很显然,葛尔丹的野心是再次统一蒙古各部,重新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
在葛尔丹的东征西讨之下,准噶尔汗国疆域愈发广阔,囊括了今天的中亚、新疆和蒙古部分地区,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为辽阔、国力最为强盛的汗国。而此时,已经平定三藩之乱,以中国继承者自居的清朝则将目光转向西北,决心征服全部蒙古,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很显然,清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的矛盾根本不可调和,双方随即发生战争。这场战争绵延70多年,直到康熙的孙子乾隆继位后,刚才最终在乾隆22年彻底消灭准噶尔,将准噶尔汗国的故地纳入清朝的统治范围。
那么,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这场战争,到底属于内乱还是对外战争呢?我认为,这场战争本质上就是一场内战。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早在八旗未入关之前的后金时代,亲自率兵远征蒙古的皇太极,就被蒙古各部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博格达汗的意思就是天子,此后,清朝皇帝对于蒙古各部,也一直自称博格达汗。因此,其实从此时起,蒙古各部就将清朝皇帝视为共主,清朝的皇帝名义上,也是蒙古各部的最高领袖。
而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也是蒙古的一部分,无论是建立准噶尔汗国的葛尔丹还是其继任者,都不否认这一点。因此,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其实就是争夺蒙古统治权的战争,很显然,这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内部、争夺蒙古的内战。
其次,卫拉特蒙古,也就是准噶尔部的主体,曾多次遣使归顺清朝,例如早在1635年,满清尚未入关之前,卫拉特蒙古固始汗就曾遣使归顺后金(清)。虽然清朝当时并不能因此对于卫拉特蒙古进行有效的统治,但在名义上,卫拉特蒙古依然与清朝有主从关系。因此,史书上将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视为一场平定叛乱的战争。
最后,葛尔丹自己也曾多次遣使向清朝进贡,与清廷修好。如果说卫拉特蒙古不能代表准噶尔汗国的意见的话,那么,准噶尔汗国的创立者葛尔丹,在成为准噶尔部首领之后,立刻向清廷上书,说明他继承僧格之位的合法性,并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在此之后,几乎每年,葛尔丹都会遣使与清廷通好,并通报准噶尔汗国的重大事宜。
虽然在准噶尔汗国遣使与清廷修好目的,未必没有远交近攻之意,但是,既然确立了准噶尔汗国与清廷的主从关系,那么,这场战争自然是一场内战,准噶尔与清廷的战争,也只会成为一场叛乱和平定叛乱的战争。
四,清朝准格尔是什么民族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讨论的价值。
准噶尔汗国,从崛起之日起,就一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从康熙、雍正到乾隆,清朝用三代皇帝,穷70多年的时间,终于将这个蒙古强国彻底从地球上抹去。
1755年,清军攻占准噶尔汗国大部,准噶尔汗国开启灭亡倒计时;1759年,清军将领兆惠平定天山南北,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随即乾隆将准噶尔故土命名为“新疆”,并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
那么,缠斗70多年的清准战争,到底是国战?还是内战?静夜史认为:
这是清朝和准噶尔的国战!而不是所谓的内战!
理由是:准噶尔和清朝没有所谓的隶属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弱肉强食,领土的范围,就是火炮所能覆盖的边界。
先前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清准战争性质的文章,还言之凿凿地批驳清准两国论,一口咬定准噶尔汗国和清朝是隶属关系,准噶尔进攻清朝是典型的叛乱行为,清朝进攻准噶尔是典型的平叛行为。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即:
准噶尔和清朝的隶属关系,起于何时?
于是这些人开始往前翻,终于翻到了三个事件:
1、永乐请封
明朝永乐6年,即1408年瓦剌顺明朝,朱棣就将瓦剌的三个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别分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的事。
那么,瓦剌和准噶尔是什么关系呢?明朝中期以后,鞑靼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人,而瓦剌则不断西迁到今天的西域地区,在明末分化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鉴于准噶尔和瓦剌的继承关系,所以既然瓦剌是明朝的臣属,而清朝是明朝的继承者,所以准噶尔也应该是大清的臣属。
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的话,那么整个东欧、西亚、中亚等地都是我国的臣属,因为这些地方都曾经是元朝的臣属。
简直无耻!
2、顺治表贡
1646年,即清军入关后的第三年,固始汗与瓦剌各部首领22人联名奉表贡,清朝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
一些人认为,清朝这句再简单不过的“任命”,就确定了清朝对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的主权关系。
这句话很有意思,因为此时的土尔扈特部在争夺过程中失利,被迫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如果清朝的这句任命等于确认主权,那么是不是就等于清朝确认了对伏尔加河地区的主权?
沙俄的哥萨克们恐怕要哭晕在厕所了。
而且,如果一句简单的任命就可以确认主权,将准噶尔置于臣属关系之中,那么准噶尔进攻漠北蒙古和西藏地区清朝就不应该干涉,并将其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天朝上国,何时自降身价和臣属争夺土地了?这不是打清朝自己的脸吗?
3、康熙拒封
1680年,噶尔丹消灭叶尔羌汗国,占据了整个天山南北。随即,噶尔丹遣使进贡清朝,献上大量的弓箭马匹。
但是此时的康熙正在着手处理南方的三藩之乱和东南沿海的宝岛问题,对于西北地区鞭长莫及。
但是,康熙对于噶尔丹的进贡选择了拒绝,将弓箭等贡品退回,表达自己对准噶尔吞并叶尔羌汗国的不满。
随即,康熙开始着手备战西北,并最终击败了噶尔丹!迫使其自杀。
从以上三次进贡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册封最站不住脚,因为准噶尔不是瓦剌全部,清朝和不是明朝,这种隶属关系经过了改朝换代就不复存在了,否则朱棣也不需要费尽心思七下西洋恢复藩贡体系。
顺治时期的表贡确认了双方的臣属关系,但是清朝只是发布了一个任命,对于瓦剌各部没有任何的控制权和影响力。此时的瓦剌包括准噶尔谈不上是清朝的领土,连藩属国也不是,所以双方不具备实质上的臣属关系!
而康熙时期的噶尔丹进贡,更像是噶尔丹对清朝态度的一次试探,以及噶尔丹的缓兵之计,双方缺乏诚意,更缺乏宗藩关系应有的程序!
概括起来,如果几次简单的册封就能少数民族地区纳入版图,使其成为臣属。那么匈奴是汉朝固有领土,突厥是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宋是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高原甚至伏尔加河都是明朝的势力范围。
这种地图开疆的夸张想法,连清朝皇帝都不敢这么想!
事实上,从1676年噶尔丹将准噶尔打造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制汗国开始,噶尔丹就一直致力于恢复大元时代的版图,此时的准噶尔汗国是实力能和清朝以及沙俄比肩的强大政权,绝对不是隶属于清朝的臣属。
说准噶尔叛乱的,应该站在噶尔丹的角度想想,自己辛辛苦苦戎马一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取代清朝成为中华之主,还是恢复大元成就成吉思汗的伟业!静夜史认为噶尔丹倾向于后者!所以噶尔丹不是以下犯上。
所以,清准战争本质上是两个强大政权对蒙古地盘的激烈争夺,只不过最后准噶尔被清朝消灭,而不是清朝被准噶尔消灭!
我们不能依据清朝消灭准噶尔的结果去反推准噶尔臣属于清朝的过程,这会让真相偏离事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五,准格尔大战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妥妥属于内战,还用说吗?
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现代国家这个概念,对边界的划分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各种政权林立。
第一个有了点国家主权味道的条约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虽然清朝周边也有很多政权,并不代表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就是外战。
清朝虽然叫大清国,但是在朝贡体系里被称为天朝,只有一个天下的概念。朝贡国也就是每年定期向天朝朝贡的周边国家很多,有朝鲜、安南等,但不是每一个朝贡国和清朝的关系都像蒙古与大清这么亲密。
蒙古各部是清朝的藩部,注意是藩部而不是藩属国,朝鲜、安南(也就是越南)这些叫藩属国。
这么说吧,从学术角度讲,目前美国有个“新清史”学派,他们就认为清朝不是中国,照这个理论准噶尔也必然不属于中国,觉得大清朝对准噶尔的征服是帝国主义行为。所以,这还要追溯到元朝究竟属不属于中国了!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在塞外依然很强大,给明朝带来很大威胁。到明朝后期,蒙古的活动区域基本分为三个大部,一个是生活在蒙古草原的东部、大漠以南的漠南蒙古;一个是生活在贝加尔湖以南、大漠以北的漠北蒙古;一个是在蒙古草原西部游牧的漠西蒙古,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准噶尔盆地附近。简单来说就是漠南、漠西和漠北。
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蒙古部落其实一直处于骑墙时期,看上去表面会被后金拉拢过去,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帮明朝的忙,认明朝为正统。
有些蒙古部落曾经与明朝联合起来对付后金,满人也就一直把蒙古当做一个很大的威胁。
为此,根据自身的实力,清初的统治者制订了比较灵活的剿抚并用的策略,加强了中央和蒙古各部的联系。
清军入关以后,多尔衮立即通过理藩院起草文书,通告蒙古各部清军入关以及夺取明朝天下的事情。
(多尔衮画像)
顺治二年,多尔衮又做主把皇太极第八个女儿固伦公主,许配给科尔沁土谢图亲王的儿子,满蒙王公大臣之间的联姻也变得非常频繁。
满蒙联姻带来一个很积极的作用,就是世代姻亲把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拉得越来越近。
刚刚说了蒙古有三个大部,按地区分就是漠北、漠南和漠西,准噶尔部就是属于漠西蒙古的一部分。而漠西蒙古共分为四个部分: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
给大家捋一捋啊,明末整个蒙古分为三个部分,漠南、漠西、漠北,准噶尔是漠西蒙古四个部落里的一个,好了,继续说。
漠西蒙古中的土尔扈特、和硕特部因为不甘心受准噶尔的统辖,离开了原来的牧地,跑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和青海一带。
顺治二年,又是多尔衮通过遣使给蒙古各部头领封爵位等措施,恢复了和漠西蒙古的关系,重新确立了对漠西的隶属关系。
结果漠西也就是准噶尔部下属的一些大小领导,或者遣使,或者亲自跑到北京来朝贡。这一阶段主要靠赏赐、封爵等办法,争取到了漠西蒙古的归附。显然,漠西蒙古这个时候已经和清朝建立了隶属关系。
(多尔衮剧照)
同样是顺治二年,多尔衮又以清廷名义颁布诏书,通过重新册封和允许西藏进贡,重建了和西藏的隶属关系。
“西番原都指挥、宣慰、诏讨等司,万户、千户等官,旧例应于洮河、西宁等处,各茶马司通货贸易者,准照旧贸易。原有官职者,许至京朝见授职,一切政治,悉因其俗。”
西藏的归属意味着什么呢?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噶尔丹继承了他爹的位置,噶尔丹以给自己哥哥僧格报仇为名,极力扩张兼并,进一步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不久又摧毁了天山以南的回部地区,占据了青藏高原,和达赖喇嘛也有勾结。
噶尔丹起兵叛乱与西藏教唆有很大的关系,此时西藏掌权的主要统治者是达赖和第巴。达赖如同一个宗教王,是法王兼藏王,宗教方面的事都是达赖管。
还有很多世俗事情怎么处理呢?这些世俗之事就由达赖委任的第巴管理。随着历史发展,很难说谁更有实际统治权,慢慢的第巴和达赖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
第五任第巴叫桑结加措,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有地方分裂主义思想,想专制西藏和扩张教权。看到准噶尔部实力雄厚,就开始撺掇准部从新疆起兵,侵入到青海地区,抄袭达赖汗的大后方,以削弱达赖的势力。
后来又指使噶尔丹向南疆扩张,得到南疆后,两次出兵青海,称雄西北。可以说噶尔丹的一生,从他和西藏达赖、第巴勾结起,就确立了基本的政治路线,在侵入喀尔喀部后,便与大清国展开了割据与统一的战争。
除了与西藏统治者相互利用,割据北方以外,噶尔丹还和沙俄勾结在一起,从1671到1696年经历了妥协、勾结、结盟、被欺骗历程,但噶尔丹都被玩得死死的。
为什么噶尔丹会被俄国玩得死死的呢?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俄国明白西藏、准噶尔和大清朝的关系,当西藏第巴桑结加措的阴谋被揭穿,康熙准备讨伐准噶尔把第巴惩治了之后,俄国根本不想惹麻烦,这时候再去管准噶尔的事无疑引火烧身。
在俄国看来,你们自己家窝里斗,还是不要连累我了。
从1688到1697年,是噶尔丹统治的准噶尔部与清政府发生军事冲突的主要时期。1672年正月噶尔丹继任僧格成为准部的首领时,还向清政府上疏,请求得到承认,之后几乎每年都遣使上贡。
然而噶尔丹的目的是统一蒙古,建立一个不依附清王朝的大蒙古帝国,从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首次进兵蒙古喀尔喀部,开始率兵进入漠南和清军发生冲突。
在长达八年征战中,在康熙底多次规劝噶尔丹没啥卵用的情况下,打到他服为止,成为唯一可以选择的方式,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已在所难免。最终康熙帝将噶尔丹打得走投无路,噶尔丹多次诈降无果,最终病死(又说自杀,关于噶尔丹之死有多种说法)。
所以说,尽管康熙、乾隆都曾对准噶尔用兵,并打到准噶尔服为止,看上去像是一个帝国的征服战争,其实早在清初蒙古就依附了大清,是大清的藩部。俄国和噶尔丹勾结不过是投个机,等大清国确立态度风向标,俄国连管都不想管。
究竟准噶尔和大清朝的战争是内战还是外战,大家应该也清楚了吧!
欢迎关注“莫山主说清史”,讲专业而有趣的历史。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清朝与准格尔汗国的战争,属于国战还是内战?理由是什么?(清朝与准噶尔汗国)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