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如何兴起并走向灭亡的?(春秋战国中山国国君列表)

春秋战国时期的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如何兴起并走向灭亡的?

谢邀:中山国的前身是白狄大部落,属于游牧族。其中白狄的鲜虞氏又是由鲜虞、肥、鼓、仇等几个部落组成,沿着滹沱河逐渐迁徙到大行山脚下,滹沱河又叫糊涂河,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贯穿系舟山和太行山,向东入海。

鲜虞氏北面与林胡、楼烦等游牧族为邻,东接燕国、邢国,西靠晋国,南距齐国、卫国。鲜虞氏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却在中原诸侯国的夹缝中生存,也说明鲜虞氏的生命力相当的顽强。鲜虞氏东征西讨,土地越来越多,威胁中原各诸侯。

公元前652年,鲜虞氏出击邢国、次年出击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后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打败了鲜虞氏,鲜虞氏扩张的势头才慢慢消退。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齐国都要集合多国之兵,足见鲜虞氏的战斗力之强大。

公元前530年,晋国六卿之荀吴打败鲜虞氏之鼓部落,又俘虏肥部落的头领,次年又攻破鲜虞氏的中人城。几年之内,彻底消灭了鼓、肥两个部落。但过了20年,逐渐复苏的鲜虞氏出击晋国,又夺回了被晋国占领的鼓、肥之地与中人城。

公元前506年,鲜虞氏开始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建国,因此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从此鲜虞氏从部落变身为中山国,并对西边的晋国造成巨大的威胁。为专心对付中山国,甚至拒绝蔡国提出的伐楚请求,集中兵力打得中山国无还手之力。

公元前494年,晋国的六卿世袭制的弊端开始显现,晋君势弱,六卿做大。晋国内部相互间也征伐不断,让中山国有了喘息之机。此后80余年,不是中山国联合诸侯进攻晋国,就是晋国出兵打击中山国,各有胜负,中山国依然屹立不倒。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国人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地建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定州一带。武公仿效中原的诸侯国建立国家常备军队,及国家管理制度,对中山国进行系统性的治理,中山国开始进入正规化的发展。

公元前410年,因《李悝变法》已经强大起来的魏国派遣乐羊、吴起率领军队征讨中山国,经过三年苦战,占领了中山国,魏文侯立魏国后人为中山君,也就是魏武侯。至此中山国形式上已经灭亡,中山国的残余族人,又躲进了太行山区。

公元403年,“三家分晋”,魏、赵、韩正式从晋国中分离,社会进入了战国争雄的时代,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家比较强大的诸侯相互间打来打去,吞并了不少比较小的诸侯国,反而又给了躲在山区中游牧的中山国兴起的机会。

公元前380年,中山国的族人又在灵寿复国。灵寿在赵国的东北部,也还是在燕、赵两国的中间。中山国把赵国北部的土地南北分开,又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此后,在赵国优势兵力的围剿下,中山国只好在赵国的边境修筑长城防范赵国。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经“胡服骑射”军事改制之后,建立了中原第一支轻装骑兵,作战能力空前强盛。他趁中原各诸侯间混战之机,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先后占领了丹丘、曲阳,随后攻破灵寿,将中山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正式灭亡。

二,战国时期中山国简介

中山国不同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他是一个由游牧的白狄人渗透进入中原后建立的国家,他不被周朝所认同,也不为各大诸侯国所接受。

他的不同在于,其他国家是由周天子分封的,中山国却是方外之国。

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开始了大乱斗,各诸侯国国力空虚,草原上的游牧文明接机开始向中原渗透,对中原农耕区的土地蚕食,甚至到了中原文明快要被打断的地步,各个诸侯国单独都已经不能制止游牧文明的侵蚀。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赢得诸侯的认同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尊王攘夷”,主要内容就是驱逐游牧文明对中原的侵蚀。各大诸侯国,在齐桓公的号召下,聚兵一处,攻击渗透的草原文明势力,最终草原文明退出了中原。但是在太行山一处狭长的高地上却聚集了白狄游牧部落,没有撤退,由于地理环境的缘故,诸侯联军也没有攻击这个地方,久而久之这部分白狄人在此生根发芽,接受了农耕文明,以半游牧半农耕得方式进行生活。当他遭受到晋国攻击时,打不过就跑,晋国撤军他又回来了。到了三家分晋时,他又壮大起来,魏国强大时,他也是如此,久而久之,这个白狄建立了国家,国号就是中山国。

直到战国中后期,赵国在赵武灵王赵雍的领导下,开始强大起来,他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策略,开始了攻打中山国的军事行动。

第一步,先占领中山国几个较为重要的城市,然后驻扎不走,又去攻打别的游牧部落或者诸侯国去了,等到中山国放松警惕时,赵雍突然集中军力,采取了第二步工作,灭中山国,由于赵军强大,建国300多年的中山国最终被赵国灭亡。

(玉之溪)

三,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谈秦说汉(194)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如何兴起并走向灭亡的?

中山国的前身是白狄大部落,属于游牧族。其中白狄的鲜虞氏又是由鲜虞、肥、鼓、仇等几个部落组成,沿着滹沱河逐渐迁徙到太行山脚下。滹沱河又叫糊涂河,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贯穿系舟山和太行山,向东入海

鲜虞氏北面与林胡、楼烦等游牧族为邻,东接燕国、邢国,西靠晋国,南距齐国、卫国。鲜虞氏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却在中原诸侯国的夹缝中生存,也说明鲜虞氏的生命力相当的顽强。鲜虞氏东征西讨,土地越来越多,威胁中原各诸侯。

公元前652年,鲜虞氏出击邢国、次年出击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后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打败了鲜虞氏,鲜虞氏扩张的势头才慢慢消退。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齐国都要集合多国之兵,足见鲜虞氏的战斗力之强大

公元前530年,晋国六卿之荀吴打败鲜虞氏之鼓部落,又俘虏肥部落的头领,次年又攻破鲜虞氏的中人城。几年之内,彻底消灭了鼓、肥两个部落。但过了20年,逐渐复苏的鲜虞氏出击晋国,又夺回了被晋国占领的鼓、肥之地与中人城。

公元前506年,鲜虞氏开始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建国,因此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从此鲜虞氏从部落变身为中山国,并对西边的晋国造成巨大的威胁。为专心对付中山国,甚至拒绝蔡国提出的伐楚请求,集中兵力打得中山国无还手之力。

公元前494年,晋国的六卿世袭制的弊端开始显现,晋君势弱,六卿做大。晋国内部相互间也征伐不断,让中山国有了喘息之机。此后80余年,不是中山国联合诸侯进攻晋国,就是晋国出兵打击中山国,各有胜负,中山国依然屹立不倒。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国人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地建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定州一带。武公仿效中原的诸侯国建立国家常备军队,及国家管理制度,对中山国进行系统性的治理,中山国开始进入正规化的发展。

公元前410年,因《李悝变法》已经强大起来的魏国派遣乐羊、吴起率领军队征讨中山国,经过三年苦战,占领了中山国,魏文侯立魏国后人为中山君,也就是魏武侯。至此中山国形式上已经灭亡,中山国的残余族人,又躲进了太行山区

公元403年,“三家分晋”,魏、赵、韩正式从晋国中分离,社会进入了战国争雄的时代,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家比较强大的诸侯相互间打来打去,吞并了不少比较小的诸侯国,反而又给了躲在山区中游牧的中山国兴起的机会

公元前380年,中山国的族人又在灵寿复国。灵寿在赵国的东北部,也还是在燕、赵两国的中间。中山国把赵国北部的土地南北分开,又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此后,在赵国优势兵力的围剿下,中山国只好在赵国的边境修筑长城防范赵国。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经“胡服骑射”军事改制之后,建立了中原第一支轻装骑兵,作战能力空前强盛。他趁中原各诸侯间混战之机,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先后占领了丹丘、曲阳,随后攻破灵寿,将中山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正式灭亡

中山国从春秋中期建国,到战国后期灭亡,立国了200多年的时间,其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所以被人称之为战国第八雄。被春秋五霸之齐桓公联合诸侯打残过,被魏文侯的“魏武卒”打伤过,最后死在赵武灵王的骑兵马蹄下,还是改革不彻底呀。

2020/10/3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在哪

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两个大国之间之间。就在现如今河北石家庄为中心一带。

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几经灭国复国,最终在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故事

说到中山国可能不少朋友都没有听说过。但是中山国却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国力鼎盛时期有战车九千乘,被中原诸国视为心腹大患。中山国可以说是除齐、楚、燕、韩、赵、魏、秦国的战国七雄外的“第八雄”。

中山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狄鲜虞部落人(也称白狄)效仿东周各诸侯国建立的一个国家。中山国之前是中山,公元前432年被建立傀儡政权,后脱离控制,建国于公元前414年,因城里有山而得国名。

中山国处于当时的赵国和燕国之间,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都城在顾(今河北定州),后迁都灵寿(现今中国河北省灵寿县),建立者是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姬姓,名窟,是中山文公之子,中山国第二任君主。可能大家会想,是中山国的第二任君主怎么还成立中山国的建立者呢?因为之前“中山”属于“傀儡国”。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后被周王族诸侯国-晋国击败,国都都被打没了。然后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赵襄子”(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乘晋国内斗抢先控制了中山。

但是又被晋国的又一大势力魏氏压迫,最终两方势力共同控制。赵襄子在鲜虞族后裔中选了一名傀儡立为中山国君,使中山国复立。这个“傀儡君主”就是中山文公。

中山文公也是没有办法,不做这个“傀儡君主”,中山国的汉人百姓和鲜虞百姓就要遭受战乱的后果,至于国君的尊严,想必也只能暂时放下了。为了中山国的百姓和鲜虞国君留下的孤儿寡母也要好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做些有用的事情,而中山国百姓们对中山文公的功绩还是认可的。

君主中山文公依然被赵国和魏国所控制。虽说是中山国的第一代君主吧,但是是在死后被追认的,文公也是之后追谥的。之后中山文公在位十八年后传位于儿子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姬窟从小就是生活在父亲文公受尽傀儡日下下长大的,这样的情况给谁都是难以接受,倍感羞耻的。姬窟从小就立下了复国大志,父亲文公死后,姬窟继承了王位,就开始暗地结交、拉拢鲜虞族势力,培植亲信,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实现复国大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姬窟迎来了复国的时机。赵国君主赵襄子死后,儿子浣即位。但是被赵襄子的弟弟赵恒子插了一腿。赵国开始内斗,大大消弱了国力。此时姬窟迎来了复国的机遇。

在公元414年,姬窟带领鲜虞族众人对于赵、魏两国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最终摆脱了赵、魏两国的统治,重新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姬窟以当时诸侯最高的爵位立国了。姬窟也是中山国史籍中记载第一位有“公”字头衔的中山君王,也是中山国的创始人。那么中山国是如何灭亡的呢?

“中山国”的第一次灭亡就是前文中所述,被晋国严重打击,被晋国大夫取巧而得。之后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之后赵、韩、魏被封为诸侯,后形成秦、齐、楚、燕、赵、韩、魏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此时的中山国就处于这个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年代,从中开始了复兴。前文说到的中山文公姬窟也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中山国。姬窟重新建立了新都,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

但是姬窟不久后就去世,由儿子恒公姬桓即位,但是桓公自幼喜爱彻夜狂饮,常以昼为夜,以夜为昼。这个君主不体恤国政,导致百姓十分不满,国家开始动荡不宁。

魏国的名将吴起开始对中山国出兵,好在有武公姬窟奠定的军事基础,魏国的第一次无功而返。之后魏国继续攻打中山国,在魏国强大的基础下,战争持续了三年,中山国于公元前406年在顾城被魏军攻破。

中山国的第三位君主恒公姬桓成为了亡国奴,此时恒公开始觉醒,并立志复国。之后姬桓率领鲜虞余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了鲜虞复国的大业。最终击溃魏军。公元前381年姬恒复国,姬桓于顾城自立为王。

但是中山国的第二次复国之初就遭到了赵国的大规模进攻。但是中山此时刚刚复国,血性还来,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经过激战后,中山击溃了赵国的入侵,守住了已有的领土,取得了抗赵战争的胜利。

但是此时中山国的国土并不完整,姬恒派使臣去赵国索要,但是被拒绝。之后姬恒便开始进攻赵国。中山国在二次复国后军事实力是大增。中山军更是训练有素,不仅精通车战和阵战,还有一支精通马上做战的骑兵,打的赵军是丢盔卸甲,不亏为战国时期的“第八雄”。

中山国自复国以来,连续击败魏、赵两个诸侯大国,让天下诸侯为之刮目相看,中山国再次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国。之后便收复了失地。之后姬恒迁都灵寿,开创了中山国新的历史。进入了中山国的最鼎盛时期。

鼎盛时期的中山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外战争,对赵国发起了进攻,赵军再次被击败,赵国不得已开始议和,两国使臣在军中签订了停战协议,后中山军撤军回国。

之后中山国开始修建王城,抵御防范赵国,开始了休养生息。中山国逐步从战乱的环境中过渡到和平时期。国家开始逐步削减军备建设的开支,重点鼓励农民和小工业者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姬恒于公元前353年去世,尊号中山恒公。

复兴后的中山国在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开始不断了进攻中山国,前期均已失败告终。但是此时中山国已经削弱军备,后经过赵国的不断攻打中山国,于公元前296年,赵国最终灭掉了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中山国,在经过20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

虽然中山国最终成为了历史,但是也有灿烂的辉煌时期。鼎盛时期的中山国有兵“九千乘”,国力仅弱于七雄。一时间中山国成了战国“第八强”。

中山国存在的数百年的时间里书写了华丽的篇章。自从诞生起就不断与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对抗,几次被占领灭国都死而复生,顽强的精神举世少见,在诸多强国的重重包围中不断发展自己,几次复兴国家,一度让人刮目相看。

但是最终中山国在恒公姬恒复兴后,继任者没有吸取教训,发展过程中丢了忧患意识,最终被赵国所灭。中山国有过辉煌,但是中山国的兴衰到现今也在影响着我们。

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应该有忧患意识,以史为镜知兴替。现今我们也应有忧患意识,切不可妄自尊大,让“宵小之辈”有可趁之机!

大家对中山国的兴衰怎么看?我们是否应抱有警惕的意识呢?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如何兴起并走向灭亡的?(春秋战国中山国国君列表)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