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扔下45秒后爆炸,死亡半径45公里,轰6轰炸机是如何逃脱的?(轰6n核弹)
一,原子弹扔下45秒后爆炸,死亡半径45公里,轰6轰炸机是如何逃脱的?
原子弹的当量在1万~30万吨TNT炸药之间,攻击半径充其量也就二十公里,其实根本是达不到死亡半径45公里的。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它的爆炸当量相当于1.5万吨TNT炸药,杀伤半径不到十公里,安全半径是12公里。当时美国派出了三架B-29轰炸机执行了这次投弹任务。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在9600米的巡航高度到达预定投弹地点后,自动投弹装置打开,一顶小型降落伞挂着原子弹落入空中,轰炸机随即掉头返航。当原子弹到达大约600米高度引爆,从被投下到引爆整个过程大约43秒。而执行投弹任务的B-29轰炸机巡航速度虽然只有560公里/时,如果光算水平距离的话,轰炸机是逃不出12公里的安全半径的。但是你要知道,垂直距离上轰炸机和原子弹爆心也有将近10公里,外加上投弹时原子弹被赋予了和飞机飞行方向相同水平初速,投弹后飞机立马掉头返航,因此这时原子弹和飞机的水平相对速度其实要远大于560公里/小时。所以,原子弹引爆时,爆炸中心距离轰炸机的距离其实早就超过12公里了。这个原子弹导致了整个广岛8.8万人的死亡,巨大的冲击波将方圆10公里夷为平地,场面十分悲惨。
(B-29轰炸机)
三天后,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了另一颗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爆炸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连遭重创的日本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年在日本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那架B-29轰炸机“恩诺拉.盖伊” 号,目前被陈列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如下图)。
后来,人们又研发出了氢弹,氢弹的威力可要比原子弹大多了。氢弹爆炸当量从50万吨到300万吨TNT不等,威力是原子弹的许多倍。前苏联曾经在1961年试爆过一枚5000万吨当量的氢弹“沙皇炸弹”,杀伤半径接近300公里,试验地点位于北极圈内的新地岛,那里荒无人烟。“沙皇炸弹”也是人类历史上制造的最强的爆炸装置。
当时苏联派出执行投弹任务的是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这是当时飞得最快的轰炸机之一而且航程远。试爆当天,飞机从距离试验场1000公里以外的机场起飞,投下氢弹后飞机以最快的速度返航。为了能给飞机足够的时间“逃生”,“沙皇炸弹”携带了一顶巨大降落伞以延缓降落时间。最终“沙皇炸弹”在大约4000米的高度被引爆,而图-95轰炸机此时已经飞出了将近250公里。尽管如此,氢弹爆炸产生的剧烈的冲击波很快就追上轰炸机,巨大气流使得这架轰炸机在空中失控翻滚,不过飞行员最终控制住了飞机,安全返回了基地。
(图95轰炸机)
“沙皇炸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高度达到了64公里,爆炸产生的亮光即便远在1000公里的地方都还能够被看得到,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的雷达、飞机、导弹、无线电、通讯等设备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爆炸当量虽不及“沙皇炸弹”,但也有300万吨TNT当量。当时这颗氢弹是用用“轰6甲”轰炸机投掷的。为了能满足投掷氢弹的要求,还专门对执行任务的“轰6甲”轰炸机进行了改装,比如改造弹仓以能装下重达8吨的氢弹;在飞机外表面涂上隔热漆;给机舱增加加温和保温装置等。另外还给机组配发了专用护目镜和防护帘等个人防护设施。试爆当天,飞机到达预定投掷点后,飞行打开按动开关,氢弹迅即脱离飞机降落伞很快打开,吊着氢弹缓缓下降。飞机投下氢弹后,立即转弯飞行,远离爆炸试验区域。中国这枚氢弹在空中爆炸成功,标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轰6轰炸机)
二,轰6k 核弹
先纠正题目中出现的两点错误,首先是原子弹爆炸后的死亡半径,45公里这个数据明显是错的,别说是原子弹,就是寻常的氢弹,杀伤半径都没有45公里。其次就是题目中提到的轰-6轰炸机,轰-6空投的是3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而不是原子弹,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首次空投氢弹实验使用的就是轰-6甲轰炸机。
▲300万吨氢弹保证
然后是关于投弹后氢弹的运动轨迹,因为有惯性的存在,氢弹在脱离飞机后并不是垂直下落的,而是会往前继续飞一段距离,类似于一个“平抛运动”,即如果从水平方向上看,着弹点(或者说起爆点)的位置在投弹点的前面,大概如下图所示:
▲核弹运动轨迹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核弹脱离飞机后,从水平方向上看,核弹是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的,起爆点并不是在投弹点的正下方,所以,假如当轰炸机在投弹点投弹后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尽全力往远离起爆点的方向逃离的话,只要掌握了恰当的起爆时间和飞行速度,是完全可以脱离核弹的杀伤半径的,而且别忘了当核弹下落后,飞机跟核弹之间的直线距离是远大于水平距离的,即相当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飞机与核弹起爆点的直线距离
而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知道,当起爆高度(其中一条直角边)一定,飞机距离核弹起爆点的水平距离(另一条直角边)越远时,飞机与核弹起爆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也就就越远,而且,当轰炸机投弹后,为了保证飞机有足够的逃离时间,是需要对核弹的下落速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要等飞机飞到安全距离后再引爆核弹,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加个降落伞就行了,如下图所示:
▲氢弹尾部有减速伞
图中的就是我国轰-6甲轰炸机空投的3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从图中可以看到,氢弹的后面就有一个减速伞,这个减速伞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氢弹的下落速度,从而给轰炸机留出足够的逃离时间。而且当时的轰-6甲空投氢弹时的飞行高度超过了10000米,氢弹的起爆高度距离地面有2960多米,轰-6甲的最高时速又超过800公里/小时(即每秒钟可以飞222.2米),所以在减速伞的作用下,以及核弹本身会往前运动一段距离,当氢弹下降到起爆点的高度时,轰炸机与核弹的直线距离应该也有10几公里了吧,而300万吨氢弹空爆时的杀伤半径,大家看图吧;
▲300万吨氢弹的杀伤半径
从图中可以看到,300万吨氢弹爆炸时,火球半径才1.5公里,20psi的冲击波超压半径也只有3.82公里,5psi冲击波超压半径9.39公里,对无防护目标可以造成3级烧伤的热辐射杀伤半径只有19.9公里,不过对于轰炸机来说,这个热辐射应该影响不大,然后考虑冲击波,同样不会对轰炸机产生太大的影响,首先是影响半径太小了,飞机早就飞出了这个距离,其次,冲击波也不是立刻就能追上飞机的,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对飞机产生影响(飞机一直在运动,冲击波也不是光速),即可能在核弹爆炸后的几十秒后冲击波才可能追上飞机,此时能量早就衰减的可以忽略不计了,因此,轰炸机投送氢弹后,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逃离,就不用担心飞不出氢弹的杀伤半径。
三,轰6航弹
轰6轰炸机在1967年6月投掷了我国第一颗氢弹,而且这颗氢弹是直接以航弹的完整形式出现,试爆就意味着具备了实战能力,他的爆炸当量为330万吨TNT当量,威力还是很大的,当时他在飞机投掷出舱后45秒引爆,冲击波的影响范围是45公里。
图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画面。
但是这45公里并不是死亡距离,这颗氢弹爆炸后产生的核辐射都不会影响那么大范围,他是核弹爆炸后能够感应到强烈冲击波和一定毁坏能力的范围,这个范围是针对地面而言。另外,这颗核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和毁坏影响也不是在爆炸的瞬间就能波及到45公里外的,也需要经过10多秒的时间,对于一小时800多公里的轰6轰炸机而言,1分钟时间就足够飞出去近20公里距离。
图为轰炸机和氢弹起爆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示意图。
在20公里距离上,飞机能够感受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及气流的扰动,但是这和应对大风是一样的,并不会对飞机的飞行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连这个都无法应对,那飞机被炮弹击中岂不是要直接坠毁?况且,投掷的氢弹在爆炸时已经下落了一定距离,和飞机的距离不能简单以水平距离计算,实际上是一条斜线距离,这个距离远大于飞机和氢弹的水平距离。
图为在3000米高度爆炸的300万吨当量氢弹的影响范围,根本不到45公里。
当时,投掷氢弹的轰6甲轰炸机飞行在10000多米的高空,而氢弹是在2900多米的高度爆炸,他们之间的高度差都有7公里,实际上距离飞机的斜线距离有将近30多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影响已经很小了。当时,为了延迟氢弹的爆炸时间,我国还给这颗氢弹配备了减速伞,延迟了爆炸的时间,因此轰6甲是非常安全的。
四,轰炸6k载弹量
当年,我国为了打破西方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核讹诈,在一没技术,二没经验的情况下,艰苦奋斗,排除万难,用了2年8个月研制出了我国的首每枚核弹,创造了帝国主义不敢相信的奇迹,又用了2年时间研制出了氢弹,并且由轰6执行投爆任务,据研究核弹爆炸后冲击波可达10公里,光辐射可达18公里远,划出的死亡半径为45公里,
1967年6月17日,轰-6甲4251号轰炸机执行了中国第一次空投氢弹试爆。我国轰-6轰炸机的雪白涂装,我们知道,核武器发生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光和热,其中光辐射占到了35%,这种强光比我们平时照射的阳光强烈上千倍,投放核武器的飞机也会被灼伤,为了避免被这种强光照射,投掷核武器的轰-6被涂装成了白色,因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光源,并且机身进行了加固,为了防辐射覆盖了铝板,另外还给机组配发了专用护目镜和防护帘等个人防护设施。试爆当天,飞机到达预定投掷点后,飞行打开按动开关,氢弹迅即脱离飞机降落伞很快打开,吊着氢弹缓缓下降。飞机投下氢弹后,立即转弯飞行,远离爆炸试验区域。中国这枚氢弹在空中爆炸成功,标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五,轰炸6k
事实上,这个问题问的是有问题的。我国轰6轰炸机没有投过原子弹,只投过氢弹。
原子弹扔下45秒后爆炸,应该来自于二战期间美国向广岛投放原子弹,并没有数据表明我国轰六轰炸机投放氢弹后45秒爆炸。
今天我们就以我国空投氢弹试验为例,结合二战美军核轰炸广岛来分析一下飞机在投下核武器后是如何逃脱的。
1967年6月17日,以徐克江为机长的轰六甲型轰炸机带着我国第一颗氢弹飞上云霄。
19时40分,轰6甲抵达靶区上空。在绕飞靶区三圈后,飞机在1.1万米的高空投下了氢弹。
20时40分,氢弹在距地面2960米的高度起爆,试验圆满成功,轰6甲也在投下氢弹后顺利脱身。轰6能从氢弹爆炸范围顺利脱身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飞机本身性能过硬。从核试验开始前很长一段时间,负责项目的人员就开始了对投放氢弹飞机性能、各项参数的研究,最终敲定由轰六来执行这项任务。
1963年,西安飞机制造厂接收了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在1959年用苏联配件拼凑装成的一架轰-6,并着手将这架飞机改装用做空投核弹试验。
这架飞机于1964年改装完成。可以说,在投下氢弹后,飞机能全身而退很大层面上都归功于此次改装所获得的经验。
到了轰六甲型定型投产,飞机被增装了投放挂弹系统、加温保温系统、更强的防护系统。
用来进行核试验的飞机为了适应核爆炸的需要还加装了辐射防护装置和临时的试验性设备。
执行投下氢弹弹任务的轰六甲轰炸机巡航速度达到0.75马赫,最大平飞速度101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已经满足在投弹后快速离开的要求,是轰六甲全身而退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二点,飞行员操作得当。在投下氢弹后,飞行员要一些特定操作来避开氢弹的杀伤范围。由于氢弹实验有较高的保密性,笔者没有找到较为准确关于飞机在投弹后如何机动的资料。但是我们可以结合较为典型的美国核轰炸广岛时的例子来分析。
原子弹爆炸杀伤范围是立体的,冲击波高度可以高达万米以上,所以仅仅靠拉升飞机躲避是不合适的。
二战期间美军轰炸机在投下原子弹后,立刻向右急转,改向切角方向飞行,进行了大角度的俯冲来增加速度,尽快离开原子弹的杀伤区域。
而在我国进行核试验时用的轰6甲轰炸机无论是平飞速度还是俯冲、爬升速度都较美军当年的B29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所以尽管轰6甲投下的氢弹当量远远超过原子弹“小男孩”(我国第一颗氢弹当量
330万吨,小男孩当量仅为1.5万吨),只要操作得当,顺利脱身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在轰6甲投下的氢弹上绑有一个巨大的降落伞,这张降落伞提高了氢弹在坠落的过程中的阻力,延长了氢弹坠落的时间。
正如我文章开头所说,并没有证据表明我国氢弹试验中从投弹到爆炸时间为45秒,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没有这张降落伞,轰6甲就算多张一对翅膀也未必跑的了。
相信说了那么多,大家对轰6投弹后如何脱身的这个问题已经有所了解了。在每次试验,科学家都会尽量准确地计算各项数据,所以大家担心的飞机投弹后回不来的现象,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原子弹扔下45秒后爆炸,死亡半径45公里,轰6轰炸机是如何逃脱的?(轰6n核弹)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