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你怎么看?(周亚夫平叛,文言文翻译)

周亚夫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你怎么看?

一,周亚夫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你怎么看?

周亚夫的悲剧,并非功高震主那么简单,而是因为他得罪了汉景帝的所有身边人。

第一个,是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

刘武和汉景帝是一母所生,母亲是窦太后。刘武是幼子,深得窦太后的喜爱。窦太后甚至曾经逼迫汉景帝将来传位于刘武。只是大臣们强烈反对,窦太后只好作罢。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窦太后对刘武的溺爱。

七国之乱爆发后,吴楚联军发兵,首当其冲便是刘武的梁国。

这个刘武,其实还是很有本事的。他凭一己之力,拖住了吴楚联军,为周亚夫赢得了时间。

但是,在这期间,周亚夫深深地得罪了刘武。为何?

就在刘武眼看着顶不住的时候,请求周亚夫援助。但周亚夫出于战略考虑,按兵不动,刘武差点就挂了。

从此,刘武把周亚夫视为见死不救的仇人。周亚夫得罪了刘武,同时也就的罪恶窦太后。这娘儿俩,都是汉景帝最亲近的人。他俩总是在汉景帝耳边抨击周亚夫,难免影响汉景帝对周亚夫的看法。

第二个,是王皇后。

当初,汉景帝打算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立王皇后的儿子刘彻做太子。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周亚夫极力反对。但汉景帝不为所动,最终废掉了刘荣。

废掉刘荣这件事,是长公主刘嫖一手操作的,为的是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彻,将来做皇后。周亚夫从中阻拦,得罪了王皇后的同时,顺便得罪了长公主刘嫖。而刘嫖和汉景帝也是一母所生,和汉景帝的关系特别亲密。

周亚夫把汉景帝的亲人全都得罪了后,最终又得罪了汉景帝。

原因是汉景帝撤掉了周亚夫的丞相之位,周亚夫对此肯定心怀不满。就在这个时候,汉景帝请他吃饭。摆在周亚夫面前的,是一大条猪腿,可是没有餐具。

周亚夫当然不爽啊,面色上很不好看。

这一切,汉景帝看在眼里。待到周亚夫离去后,汉景帝说道:这个人,不是能够辅佐幼主的。

此刻,汉景帝的杀心已起。

此后就是找借口了。

找的借口很搞笑:周亚夫因为囤了一些打算死后做随葬品的盔甲,因此被定了一个“图谋死后到地下造反”的罪名。

周亚夫大概觉得这个罪名太恶心了,就在狱中绝食,最终活活饿死了。

二,周亚夫平叛

周亚夫是平定“七国之乱”的汉军统帅,为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和巩固汉王朝的中央政权立了大功。可最后却被景帝关入大狱,五日不食,吐血而死,这又是为何?

周亚夫,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汉初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西汉时期的著名丞相、军事家。官至太尉(是当时最高的武官职位,差不多相当于军委主席)、丞相(当时最高的文官职位),和御史大夫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一、意外继承爵位

通过分析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发现其生平详细描述发生在汉文后二年,汉文帝封当时尚为河内郡守的周亚夫为條候后才开始有记载。如果不发生意外,他可能依然会是普通的一个汉帝国的官二代。虽然他是周勃的儿子,但遗憾的是周亚夫并不是周勃的嫡子,而根据西汉的嫡长子继承制,周勃同志死后,他的爵位和周亚夫也不会有实质上的关系。但意外的事发生了,公元前169,周勃去世,谥号是武侯。他的嫡长子周胜之继承爵位。过了六年,周胜之因犯了杀人罪,封地被废除。爵位中断了一年,汉文帝从绛侯周勃的儿子中挑选出贤能的河内郡守周亚夫,封他为条侯(条侯国,条侯国故治在河北景县),接续绛侯的爵位。

二、接受汉文帝巡视、 显示卓越治军才能、 细柳营一举成名

公元前158,匈奴大举入侵北部边境。汉文帝做出了战略安排,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便防备匈奴。

为了给军队打打气,鼓舞军队士气,做好战前动员,汉文帝亲自去尉劳军队。当他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骑着马一路奔进。军营里从将军到下属官兵都骑马恭迎接送。但是随后到达细柳军营时就吃了一瘪。军中官兵都披持铠甲,兵刃锐利,弓弩张开,弓弦拉满。当皇帝的先头开道来到军营,守军不许他们进入军营。前导说:“天子马上要到了!”军门都尉说:“我们将军命令说‘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了,同样进不了军营。皇帝只好派使者手持符节给周亚夫下诏令:“我要进去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话打开军营大门。守卫部队对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有规定,军营里不准驱马奔驰,要限速”。于是天子车马只好缓缓行进。文帝到了军营中,周亚夫说我戎装在身不能行跪拜礼,我允许我行军礼参见皇上。文帝慰劳了一番,出来以后,文帝身边的人都对周亚夫的做法很不理解,汉文帝却对周亚夫的行为大加赞赏,说霸上和棘门的守军和细柳营相比的话,那个霸上和棘门简直就是儿戏,相差太大,只要一次偷袭就可以成功进入军营中,受袭击甚至被俘虏,他们的将军本来就可能受袭击被俘虏。至于亚夫,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他呢防御怎么可能偷袭成功!称赞他很久。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除了。文帝便授予周亚夫中尉的官职。

周亚夫这种治军严谨、恪于职守的大将风范赢得了文帝大大赏识。

周亚夫也通过其对军队的掌控彰显了自己的名将气质。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却体现出了周亚夫同志的性格反映在政治领域的缺陷不足。

三、彰显卓越军事才能、结怨太后梁王

文帝临终前,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人。”文帝去世后,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

景帝三年(前154),分封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同时削藩与中央集权矛盾激化,吴王刘濞联合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诸侯国,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七国之乱。周亚夫临危受命,受到重用,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进攻打吴、楚叛军。

出战前,周亚夫提出御敌之策“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意思很明确,就是我们先放弃梁国,让梁国顶住,我们去截叛军后路段其粮道。整体的战略战术是正确无误的,可是你把皇帝的亲弟弟,太后最疼的小儿子扔在最前线当炮灰,考虑过这两位的感受吗?可偏偏景帝同意了意见。

周亚夫把各路平叛军队会合到荥阳之时,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周亚夫援救。而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守不出。梁孝王刘武天天派使者向太尉亚夫求救,可见形势已是非常危急了。但是亚夫说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王只有上书求助哥哥景帝,景帝马上给亚夫下诏书出兵救梁国。可太尉周亚夫只有两个字“不奉诏”,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就是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于是就撤退离去。周亚夫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平定了。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周亚夫的计谋是正确的。虽然你是“为国不为人”,可你置梁王于何处?正是由于这次平叛。窦太后、梁孝王都和太尉周亚夫结下了仇怨。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周亚夫同志的魄力与坚持值得钦佩,但从政治角度,周亚夫同志又何尝不是在给自己掘墓。

他的性格进一步走向耿直,进一步走向骄傲。最终他终于成为一个“老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名将。当作为一个优秀职业军人的周亚夫,带着自己骨子里的骄傲,以及军队在自己身上已铸下的深深烙印进入自己并不擅长的政治领域施展拳脚时,其结果也能想象了。

四、出将入相、军人从政、错误的开始

1、周亚夫回朝后,朝廷重新设置了太尉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但接下来周亚夫丞相干了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废储之争”。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废太子荣为临江王,周亚夫坚决反对,却不但未起到任何效果,反而使自己与汉景帝这位帝国一把手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扩大。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

2、王信封侯不成,窦太后、王皇后在内的外戚们对周亚夫很是不满。窦太后希望给王皇后王姪哥哥王信封侯,汉景帝与周亚夫商量,周亚夫却搬出刘邦政治遗言:“非刘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严词拒绝。

3、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汉景帝希望把他们封侯来立标杆以鼓励后来的人。丞相周亚夫说:“那几个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还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还是没有采纳丞相周亚夫的意见。而是把唯徐卢等人全都封为列侯。周亚夫因而生气称病退居在家中,罢工了。可惜的是周亚夫同志不但没搞懂政治艺术,甚至因政治无知而狂妄。皇帝你不听我的,那我不干了可以吧。于是乎周亚夫同志选择称病撂挑子。你撂挑子不干,换个人一样干,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这次,周亚夫性格中的耿直与狂妄真正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汉景帝见周亚夫一再跟自己唱反调,反感与日俱增,公元前147年,最终以因病为由免去了周亚夫的丞相位。

到了最后,汉景帝为周亚夫设宴,赐给他一块肉,只有大肉一块,还是未切的,也没给双筷子。难道是忘了给吗?按说此时的周亚夫应该感觉出这顿饭肯定不是皇帝想你了,随便和你吃饭聊家常这么简单吧。估计有点政治嗅觉的人都会马上趴在地上,涕泪横流的向皇帝承认错误。然后让皇帝看在自己对皇帝一片忠心的份上给自己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可是周亚夫同志答错了这道面试题,非但没感觉出什么不对,还跟皇帝要筷子。汉景帝看着周亚夫,笑说:“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吗?周亚夫心中愤恨,敢怒不敢言,只好脱帽跪下谢罪。景帝让他起来,他二话没说,径直往外走去,一副铮铮铁骨,傲然挺立。

汉景帝看着昔日功臣远去的背影,喃喃道:“看他那闷闷不乐的样子,如此桀骜不驯之人,怎能辅佐年少之主呢?”那时,太子刘彻年纪尚幼。汉景帝担心,自己若有一朝撒手人寰,周亚夫必定是个祸害。

那天起,56岁的周亚夫的结局便已注定,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搬运的雇工很受累,可是不给钱。雇工们知道他偷买违禁品,一怒就上告周亚夫的儿子要反叛,事情自然牵连到条侯。雇工的上书呈报给景帝,景帝交给司法查办。景帝责骂他说:“我不任用你了。”并下令把周亚夫交到廷尉那里去。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狱吏逼迫越来越加紧。起初,狱吏逮捕周亚夫的时候,他想自杀,夫人制止了他。因此没能死,接着就进了廷尉的监狱。周亚夫于是五天不吃饭,吐血而亡。

景帝认定这个人绝不是一个侍奉少主之人。这样的有功之臣,遇事就不满意的人,将会是阻碍新君继位的一根刺头,是刺头就得给剔掉。即使没有私购葬器之案,周亚夫也必死无疑!

朝从高祖刘邦到武帝刘彻,对待许多功臣都心怀疑忌,刻薄寡恩。辈哉!汉朝皇帝的刻薄寡恩,司马迁是有亲身感受的,所以在记录这篇传记中有一股愤愤不平之情流注于笔端

为将,周亚夫作为一个将军很出色,性格直率,绝不奉迎媚上而松懈军队的战备状态,出色地履行着一个将军的职责;

为相,周亚夫一不能揣摩君主心意,二过于直来直往,没有掌握好进谏方式,与皇帝对着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拉仇恨。尔虞我诈的朝堂,怎能容得下这样性格的人呢?

正如曾国藩评价,

周亚夫刚正之气,已开后世言气节者之风。

1、观其细柳劳军,天子改容,已凛然不可犯。

2、厥后将兵,不救梁王之急,

3、不肯候工信,

4、不肯王匈奴六人,

皆秉刚气而持正论,无所瞻顾,无所屈挠。”

(河北景县,故称条地、条城、条县。公元前169年,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死,周勃之子周亚夫继爵,被汉文帝封为条侯,置条侯国,条侯国故治在景县。)

三,周亚夫怎么平定七国之乱

头大

总不知道自己是谁

四,周亚夫被饿死

一、树立政敌

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二、惹怒景帝

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在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三、不满景帝要求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四、儿子闯祸

儿子见父亲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于是周亚夫被关入狱中。

五、死因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五,周亚夫是谁

早就应该推翻皇帝 自己干!结果呢?不及时出手,祸及自身!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周亚夫平七国,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却饿死狱中?你怎么看?(周亚夫平叛,文言文翻译)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