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渐减战术的核心,决胜兵器九三式鱼雷,为何实战不好用?

日本海军渐减战术的核心,决胜兵器九三式鱼雷,为何实战不好用?

一,日本海军渐减战术的核心,决胜兵器九三式鱼雷,为何实战不好用?

直到现在鱼雷仍然是海战当中一等一的绝对杀手,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70%以上的军舰都是被鱼雷击沉的,而重型反舰鱼雷一直都是一个国家科军工科技的最高体现,直到现在不少国家能造出弹道导弹甚至是核武器都不一定能造出重型反舰鱼雷。而二战时期日本的九三式鱼雷可以说是日本科技含量最高的武器,放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上威力最大、性能最好的鱼雷。而在实战中这玩意也有这不俗的表现,不过太平洋战场已经成为航母的主场,所以给鱼雷表现自我的舞台并不多,但在有限的战场上鱼雷在战争中却打出了出不俗的战绩。

日本的九三式氧气鱼雷中的“氧气”是指将用纯氧替代空气作为鱼雷的助燃剂,使鱼雷的推进剂能充分燃烧,这就使得鱼雷的航速和射程有所增加,而且节省了推进剂,从而可以增加鱼雷的装药量。而且推进剂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易产生气泡,更利于发射时潜艇的隐蔽性。由于在在甲午海战和日俄海战中,日本都曾经用鱼雷艇偷袭中国和俄国的大型舰艇,重伤一艘大型舰艇却只付出了微小的代价,而且鱼雷对搭载的平台要求小,是打不对称海战时的最佳武器,所以从这以后日本一直很注重鱼雷武器的研发。被九三式氧气雷削掉脑袋和一座炮塔的新奥尔良号重巡

特别是日本著名的“九段渐渐邀击战”中,整个日本联合舰队的核心都是围绕反舰来展开,而鱼雷则是主角之一。所以在二战当中日本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都安装许多重型鱼雷,哪怕是重型巡洋舰,重型鱼雷都是舰艇的标配。虽然二战已经是飞机的主场,但是鱼雷战有时也友情客串一下,而且也表现出不俗的成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萨沃岛海战和塔萨法隆格海战。其中鱼雷直接击沉了澳大利亚海军的堪培拉号重巡,重创了美军芝加哥号重巡,而之后的美军阿斯托利亚号、文森斯号、昆西号重巡也被日本巡洋舰和驱逐舰雷炮击沉。
被氧气削掉脑袋的明尼阿波利斯号重巡

明尼阿波利斯号而塔萨法隆格海战日本驱逐舰从当运输船给岛上的日军送补给,美军TF67分舰队下的4艘重巡、1艘轻巡、6艘驱逐舰对战日本8艘负责运输的驱逐舰。而日本驱逐舰则是雷炮齐发,鱼雷直接击沉北安普顿号重巡,而旗舰明尼阿波利斯号被命中2枚鱼雷舰首,而新奥尔良更是被一枚鱼雷直接被鱼雷断了头,1号炮塔以及舰首直接炸飞,彭萨克拉号也中了一枚受了重伤。日本共发射34枚鱼雷,美军的4艘重巡一共被命中6枚,一沉三重伤。可以说是逆天了,而新奥尔良号1号炮塔和舰首已经没了,可是依然没沉,美国的损管逆天

IJN花了吃奶的力气开发酸素雷,是基于传统海战二维平面进行的经验,极高的航速,无明显航迹,4万米极限航程,610口径带来的巨大破坏力(重巡一发入魂),这些压倒性优势,酸素雷确实在太战初期就像三维世界的三体人制造的水滴,大杀四方。然鹅,随着米畜愈来愈强大的海陆航空兵优势,把太战升级到三维空间海空立体战,于是二维空间的大杀器酸素雷进入三维立体战空间,就像进入四维空间里的水滴,起不了大作用了……快,你有灰机快?远,你有灰机远?你的准头有灰机准?威力比灰机大?所以中后期太战中,酸素雷基本上歇了。

第一,不是鱼雷不好用,氧气鱼雷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这个在太平洋海战早期经过实战检验!氧气鱼雷欠缺在于可靠性不高,容易出事故。但这个可靠性不高是相对而言的,网上有流言说装载氧气鱼雷的日本军舰自爆数量的比击沉敌人的都多,这个纯粹是胡扯。我翻阅过日本军舰花名册,就没什么军舰是毁于鱼雷自爆!

第二,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中途岛海战时日本海军的兵力分配让人眼晕,实力碾压美国海军的日本舰队其实是输在了自己繁杂却没有操作可能性的作战计划。所谓的九段邀击也是如此,除非日本海军在美国海军高层有内应,能让美军舰队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排兵布阵,不然就是自娱自乐罢了。

第三,在制定九段邀击计划的年代,航空器在日本海军只是个能侦查的,丢几个几十公斤炸弹的小玩具。而到了四十年代,航空母舰已经是太平洋的主宰!可惜的是,日本海军的晋升要看资历,尤其只有担任过几条主力战列舰的舰长才有资格去竞争舰队将领和海军部高官!所以,日本海军的发展方向必然是陈旧的战列舰加上重雷装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航母派只有在中途岛一败涂地后才能有些发言权,但那时候,开战前累积的舰队,人员都浪费了,重新发展航空力量一没资源二没时间!

第四,日本海军的自欺欺人。在演习中,在兵棋推演中,一旦遇到劣势,日本海军高层就干预判定,反正输的不能是日军舰队!最夸张的一次,就是推演的中途岛海战,推演结果是日本海军惨败,航空母舰损失惨重。但经过日军高官的干预,在推演中被美军击沉的航母又浮上海面继续参加作战,于是美军不出意外的被日军击败。。。当然,日军高官能干预兵棋推演的结果,却不能干预真正的战争胜负,日本海军在兵棋推演中怎么赢的,在中途岛战役就是怎么输的!!

所以,武器装备好坏,舰队规模大小,并不是日本海军胜负的主要原因!按照日本海军高层的德性,就算有了美国海军的实力,一样会输!!!

九三式鱼雷是日本最先进的纯氧式鱼雷的第一款,具有射程长,没有气泡轨迹从而机密性好等优点。

研究开发九三式鱼雷时舰艇在发射时的速度都低于30节,而战斗现场舰艇在发射时的速度都在34节左右,谁也不知道这种鱼雷当时装备的导航陀螺仪无法忍受34节的高速,不少鱼雷刚打出去导航仪就已经震坏了,于是就满海面乱跑。正好大家对鱼雷设定深度时都设定在对驱逐舰,深度标尺就浅了,赶上当时引信还有过于敏感的问题,海面有了风浪,水压一变鱼雷自己就炸了。

日本海军过分强调鱼雷的射程,鱼雷本身就是近战武器,过大射程本身就没有必要。比如九三式鱼雷在36节速度时的射程是40,000米,可是当时就是没有人想到36节速度跑完全射程需要40分钟,没有目标引导系统的鱼雷怎么可能集中目标。即使是面对完全静止的目标,海流的变化和瞄准时的误差也使得命中变为完全不可能。

九三式氧气鱼雷(日语:九三式酸素鱼雷;日语中“酸素”意为氧)是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的装备,广泛地用于驱逐舰与轻巡洋舰组成的“水雷战队”,作为主要武器。凭借其高航速、长射程以及更强的破坏力,九三式鱼雷在战争初期曾给盟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战后美国历史学家塞缪尔·莫里森将其喻为“长矛”,使九三式鱼雷以“长矛鱼雷”的异名为后世所熟知。

(九三式氧气鱼雷)

“好用的九三式酸素鱼雷”是架空兵器,但现实世界中曾有许多人以为它真实存在。现实世界中的九三式酸素鱼雷并不好用。设计思想

九三式酸素鱼雷的设计思想是用酸素(氧气)代替压缩空气作为鱼雷燃料的氧化剂、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从而在同等技术水平下让鱼雷的航行速度加快、航程大幅提高并消除大部分航迹。 以压缩空气作为燃料氧化剂的鱼雷的航迹主要是在其发动机内几乎无法燃烧的氮气排出后形成的水泡。以纯氧作为氧化剂的鱼雷排出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从而几乎没有航迹。但是,如果在鱼雷发射时直接提供纯氧,会有爆炸的风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日本将酸素鱼雷投入实战。其解决爆炸问题的方法是在发射时使用压缩空气、航行一段距离后切换为纯氧,但此种状态下在最初这段距离是有航迹的;后期则改为在发射时向燃烧室添加四氯化碳降低燃烧效率、航行一段距离后四氯化碳耗尽,此种状态下最初的航行距离也几乎没有航迹。 九三式酸素鱼雷1型在把雷速调整为40节(74.08千米每小时)的时候射程30千米(同时代的美国MkII鱼雷射程8千米,英国MkVII鱼雷射程10千米),雷速50节(92.6千米每小时)的时候射程20千米。30千米的射程和战列舰的主炮处在同一水准。且此种鱼雷号称威力强大、一发就能击沉一条巡洋舰以下的舰船。美军曾将其称为“长枪(LONG LANCE)”、相当警惕。 九五式酸素鱼雷1型(潜艇用)装药405千克,雷速45节时射程12000米,雷速49节时射程9000米。 为了发挥酸素鱼雷的优势,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巡洋舰十分重视鱼雷装备、轻视防御,其中部分轻巡极端重视雷装,舰队COLLECTION等作品中称其为重雷装巡洋舰(其实并没有这个独立的舰种,在现实世界这些舰船的舰种分类仍然是轻巡)。

(重雷装巡洋舰)

实战表现
在热带海洋进行夜战,酸素鱼雷会引起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夜光虫的生物发光,从而出现 发光的航迹 。
1942年,由于日本鱼雷使用的二式爆发尖过于敏感,大量的日本鱼雷在命中目标前过早爆炸;由于机械式陀螺仪转速低,许多鱼雷偏航或跳出水面。 1942年6月-7月,第八潜水舰队发射48枚鱼雷,正常爆炸的是12枚,正常爆炸率为四分之一,过早爆炸的有19枚,过早爆炸率为39.6%,另外跳出水面6枚,偏航9枚,偏航 跳出水面2枚。 在印度洋进行第一次交通破坏战中,伊16发射的鱼雷有7枚过早爆炸,10枚跳出水面,3枚偏航;伊18发射的鱼雷有2枚过早爆炸,1枚偏航,1枚深度过大从目标底部通过;伊20发射的鱼雷有1枚过早爆炸,1枚偏航并跳出水面。 1943年7月12日夜,第二水雷战队的雪风·滨风·清波·夕暮4条驱逐舰在6千米距离上对美军舰船发射了63枚九三式酸素鱼雷,总共命中4发。 命中率6.25% ,战果报告自称击沉敌巡洋舰3条。实际战果为击沉驱逐舰1条,重伤轻巡洋舰2条,轻伤轻巡洋舰1条。

(雪风驱逐舰)

以40节的速度航行30千米需要24分钟。对于最大战速30节以上的驱逐舰·巡洋舰来说,这段时间可以走出22千米。超长的射程在实战中没有表现出多少意义。1943年下半年,日本海军转而使用雷速48节(88.89千米每小时)时射程15千米的九三式酸素鱼雷3型。其装药量增加到780千克以提高威力。但由于海运被美国潜艇严重打击而资源短缺、熟练工被征召入伍等影响,到1945年几乎无法生产。九五式酸素鱼雷2型(潜艇用)装药550千克,在雷速48节时射程5000米。在1945年,日本库存的优质润滑油基本耗尽,其性能明显下降。“重雷装巡洋舰”没有什么发挥作用的机会,没有战绩,被拆除部分鱼雷、改装成高速输送船。
回天乏术
大战后期,日本海军将九三式酸素鱼雷改装为人操鱼雷回天供潜艇和部分其他舰船使用,部分重雷装巡洋舰也搭载了回天。

(人操鱼雷回天供潜艇)

回天的操控性很差: 回天的潜望镜最大高度1米,而太平洋平均浪高2米,回天在太平洋潜航时几乎没有视野。 回天的潜望镜没有防止镜筒内水汽凝结的构造,很容易失去视野,在训练中就有队员提出不满。 回天的重心偏前下方,发射后头重脚轻。 回天的发动机一次发射只能点火一次(一旦故障停车就无法自力重启)。 回天的推进器无法倒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回天的转弯半径约为200米。


(被回天击沉的美国军舰)

回天的战绩则非常差: 投入搭载母舰17条(其中8条潜艇被击沉,2条潜艇受伤,1条潜艇在出击前触雷),搭载回天148发,出击次数32(另有1条潜艇在出击前触雷);发射回天80发(其中1发由于爆发尖过于敏感而在射出后立即自爆),击中目标8个,命中率10%;其中击沉3个(1条运输船,1条驱逐舰,1条步兵登陆艇),击伤5个(2条运输船,2条驱逐舰,1条坦克登陆舰) 日本大本营发表照例发布了极端夸大的战绩:“击沉航母2,战列舰3,巡洋舰11,特殊航母1,水上机航母1,驱逐舰5,运输船23,合计46条。”事实上回天根本没有击中过比驱逐舰大的海军作战舰船。

(堆积在日本海军基地的回天鱼雷)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日本海军渐减战术的核心,决胜兵器九三式鱼雷,为何实战不好用?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