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戒备森严,宫女们是如何被选入后宫的?(古代宫女怎么选拔?)
一,古代皇宫戒备森严,宫女们是如何被选入后宫的?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兰儿的绯闻官司进入十八世纪以后,大清国处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公元1850年带着中英《南京条约》的耻辱,道光帝依依不舍的走了,咸丰帝终于熬出头迎来了自己的时代,可没料到刚上任广西的洪秀全领着一帮农民,将帝国的南方搅得是乌烟瘴气。看着满园春色却提不起精神来,为了国本考虑孝贞皇后(即后来的慈安太后),就密令内务府遣人去江南巡些秀外慧中的八旗女子。于是傍晚时分,大约十来个目光如炬的侍卫,骑着高头大马出正阳门往江南而去。
(慈安太后)
另一边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一场偷窥正在安徽宁池太广的道台府院上演。只见墙外四张八仙桌层层叠叠,上面站着一个书生装扮的人,再顺着他的目光往里面一瞧,一个眉清目秀的丫鬟正双手撑着下把浮想翩翩,在其左侧一个如天女下凡的小姐正在抚琴,周遭是沉香散发出的雾霭。
忽然一声陈诗恰如晴天霹雳,吓得想入非非的书生跌落至地一命呜呼。狡黠的人总是能抓住每个害人的时机,此时一个与惠徵有仇的人将其告到了巡抚衙门。那么惠徵何许人也,据史书记载,他就是抚琴女子的父亲,膝下有一痴傻儿子和抚琴的女儿兰儿,别看他现在只是个四品道台,要是说其祖上无人不竖大拇哥的。在后金的时候,皇太极的一个老婆就是出自他的祖先满洲镶黄旗人,世袭罔替的爵位是承恩公。
(晚清叱咤风云——慈禧太后)
虽然突如其来的官司阵势很大,但惠徵也不是个吃素的人。很快就找到了有名的状师来应对。凭借陈诗的偷窥罪,就将惠徵一家救了。但是厄运在后头,身体素质差的惠徵在两年后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孤儿寡母讨生活,官场讲究的是人走茶凉,其悲惨的程度我都找不到词形容!
一路走向北京城话说有一天城门楼贴上了一个告示,大意是:“咸丰帝登位已有半年,可后宫还有很多空房间,希望达官贵人们推荐自己的女儿进宫,以表达对天子的臣服之意。“也许今天的人,都会认为进宫是好事一桩,但实际情况却是人人都躲之不及!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节选自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熟读宫女熬尽青春,到白发也不见君王的诗词,大多数人都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外地避难。从正阳门出发的内务府侍卫,只得按照名单拿人,整得全城是鸡飞狗跳。而兰儿噙着眼泪,化妆穿新衣,鞭炮响茅棚。辞母上花轿,径直往北去。
(酒色天子——咸丰帝)
所以从兰月进宫的事情来看,清朝的宫女入宫主管部门是内务府,由皇帝或者皇后下令,然后按照八旗的身份、官职四品以上、芳龄在14到20的条件,派遣侍卫去全国各地搜罗,故而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一般只有在新皇登基后实施!
——END——
二,古代选择宫女
古代宫女制度由来已久,后宫宫女的数量也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增加。西汉初年,宫女只有几十人,到了汉武帝时期,宫女人数就突破了一千人,东汉桓帝时期,后宫聚集女眷达五六千人。
△影视剧《卫子夫》
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达到了一万人以上,以至于每天乘羊车在行走与后宫之中,羊车停在哪,就去哪里过夜。唐朝玄宗时期,开元盛世之下,大明宫内的女眷飙升至四万,这才有了白居易的“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朝之后,再也没有那个王朝能养得起这么庞大的后宫,宫女的人数开始减少,明朝时已经降到不足万人。清朝的宫女主要选自旗人的包衣户,宫女人数降到百人规模。
堪比科举的选拔宫女早期的宫女,多来源于女奴隶、俘虏和罪犯的妻女。此后,历代宫女开始从民间“选美”、“采女”中选出。
“选美”就像科举一样,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参选女子必须是良家,即非医、非巫、非商贾百工,这些人家的女子,称为良家子,是历代宫女选拔的主要群体。我们可以通过纪晓岚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上的记载,来看看明朝是如何选拔宫女的。
明朝天启元年,熹宗皇帝(木匠皇帝)曾选天下13-16岁的淑女5000人,集于京师,将他们分为几十个组,进行筛选。
第一天,由内宫大太监视察挑选,将高矮肥瘦的淘汰;第二天,检查耳、目、口、鼻,发、肤、肩、背,有一处不周正的都淘汰,再让参选的女子做自我介绍,说出机关、姓名、年纪,听她们的声音,稍有雄厚、粗劣、难听、浑浊、口吃的都淘汰;第三天,用尺子量女子的手足,再让她们来回行走,观其仪态,凡手粗脚大和举止轻躁者,再淘汰。
这门一番筛选下来,最初的5000人,只剩下1000人被成功召入宫内作为宫女。
宫女入宫后,皇帝又命宫中的隐婆将他们分别引入内室,检查乳、腋等私密之初,确定有无隐疾,再选出300人作为宫女的头目。宫女们在宫中生活一个多月后,再根据他们的性情、言行和皇帝的喜好,选出五十人为妃嫔。
宫女的凄惨命运明代的宫女们一旦被选入宫中,便失去了自由,除了个别幸运的可以位列妃嫔,绝大部分宫女住所简陋,终身苦役,老死宫中。明朝规定:宫内嫔位以下的女子,如果生病了,医生不得为其诊治,只能凭症状自取医药,嫔位的主子尚且如此,宫女的待遇可想而知。
年老不能劳作的宫女和患病不能医的宫女,都会被集中在一个叫安乐堂的地方,自行等死。如有宫女离世,则将其火化,骨灰填入枯井,是真正的死葬身之地。
相比之下,清朝的宫女制度显然要人性的多。清朝统治者出生满族,在宫女选择上也已满族旗人的包衣户为主,例如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就是内务府包衣出生。
包衣制度是清朝旗人制度的重要部分,旗人作为满清的本家豢养有大量的包衣奴才,其中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的包衣,归内务府管辖,专为皇室提供服务,这些人称为包衣奴才,是清朝宫女的主要来源。
因为清朝的宫女基本出自内务府包衣,无需在民间征集,因此避免强抢民女情况的发生,同时也使得清朝宫女数量只有数百人的规模。宫女年满二十四岁时,如果没有被皇帝看中,则会被送出宫去,自行择配。相比之下,明朝的宫女,真的是一点人权都没有。
三,古代宫女是怎样入宫
宫女,指在官中供役使的女子。我们常在宫斗电视剧看到,宫女对剧情发展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有出谋划策的,有得到皇帝宠爱的,还有使坏的,举个例子像《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各种宫女形象为屏幕前的你我所熟知,但古代历史中的宫女是怎样的呢?
宫女的选拔最早时期的宫女,绝大多数来自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
之后历朝历代宫女都从良家女子中选拔,而且选拔程序十分复杂,堪比科举考试。入选者必须体态健美、模样周正、声音动听、举止得体,仪态举止稍有不当者即被淘汰。
汉朝以前主要源于战俘;汉朝至明朝:一般是从民间选拔“良家女”;到了清朝,入选者都是八旗少女。
宫女的数量官女的数量各朝各代均不相同。西汉初年宫女只有十几人,至汉武帝时富女突破一千名,到东汉桓帝时,后宫宫女则多达五六千人,而唐开元、天宝年间后宫宫女人数则跃升至四万。此后,宫女数量略有减少,如清代官女不过三千人。清代官女在选拔范围上也有改革,只从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女子中选取。
宫女的出路宫女入宫后出路大不相同,优秀者可成为宫中女官,资质平平且地位低下者,只能充当普通奴役。也有极少数被皇帝宠幸,擢升为皇帝嫔妃。皇帝也可以把官女作力奖品,赏赐给功臣,亲属,与外族联姻等,王昭君就是如此。绝大多数宫女在宫中整日劳碌,直到满二十五岁乃至三十岁才许出音婚配。
我是小城,喜欢更多历史冷知识、有趣历史故事,可以关注【小城叙史】,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四,古代选宫女是强制的吗
在各个朝代宫女选拔制度都不一样,跟当时国家规模有很大关系。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奴隶制、良家子制、选秀制。
1.奴隶制
主要源于战俘的妻女。汉朝以前,国家规模较小,君主宫殿规模也普遍不大,需要伺候的主子较少,所以干活的宫女也不多。西周以前,在奴隶制度下,社会底层的奴隶便主要由战争中的战俘组成,而其中一些女俘以及男俘的妻女便被挑选出来送进皇宫,作为奴才来伺候君主。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奴隶制开始废除,但由于长期战乱中仍然具有大量战俘,因此宫女的来源仍然以战俘为主。
2.良家子制
随着皇宫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的完善,宫女规模开始扩大,到汉武帝时突破千人,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时甚至跃升至四万,虽然此后数量又开始减少,但到明朝数量稳定后也一直维持在一万人左右。由于数量激增,战俘已经不能满足皇宫的日常需要,为了维持宫廷运转,朝廷便开始从百姓家中挑选年龄在13岁至20岁的“良家子”。这里的良家值得是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子女。
3.选秀制
选秀制起于明朝,清朝时又将制度规范后一直沿用。清代宫女选择的范围只限于内务府各佐领所属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包衣任职佐领、管领以下家庭的女儿。像比较熟知的《延禧攻略》里的喜塔腊尔晴,他的祖父虽为刑部尚书官居要职,但因为是包衣出身,所以喜塔腊尔晴业必须要进宫为奴。凡是年龄在13岁以上者,都要在内务府登记备选。当选者留下,落选者遣出宫。还有一种情况,已经选上,但名额有限,稍次于当选者的要登记为记名宫女,下次再选时先以记名者入选。
起初的宫女都没有人权,一生都要在宫里服侍,直至年老死去。直到清朝时才有所改观,宫女都有了期限,到25岁时就可以选择出宫嫁人,过正常的生活。
五,宫女怎么选进宫
每年会从民间招收女孩入宫,中人、白丁女儿均可报名。入宫后从小宫女做起,以后可晋升为内人、上馔内人、尚宫,或最高尚宫等职级。(即尚宫的职务)
女孩入宫当小宫女的年龄,由四、五岁至十多岁不等。一般来说,入宫年龄越小,接受宫廷教养培训的时间越长,由于自幼熟习宫廷礼仪,长大后大多被派往大殿,担任王上身边的“至密尚宫”。若是十岁以后才入宫,多派往御膳房、退膳间、洗踏房、洗水间、生果房等地方,因为这些部门较侧重教授有关职务的技术。如御膳房学做料理、针绣房学做针线等。每个入宫的孩子会归一个内人或尚宫管教,担任老师兼母亲的角色。大家在同一个房间生活。
小宫女在宫内学习礼仪及技术后,大约八至十年后可参加“内人试”,合格后正式成为内人,属九品官阶。内人再经过十多廿年历练后,可以参加尚宫考试。通过考试,会获赐予牒纸与假髻,属正五品官阶。 以后有机会晋陛至最高尚宫、提调尚宫的话,官阶会更高。
其实,王宫内所有妃嫔及宫女,均属内命妇;内命妇之首为王后。一朝为宫女,终身是王上的女人。一旦举行内人试(内人礼),即意味着婚礼,宫女正式成为王上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作为宫女,要离开王宫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年老体衰或疾病缠身,再不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丧三年后才可回家。离开王宫后也不能婚嫁,或作妾。既然宫女不能像一般百姓般,为人贤妻良母,唯一的前途,似乎是努力迈向成为尚宫的漫漫长路。
唐朝宫女制度承袭隋朝,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管理宫中一应事务。
六局首席女官分别是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相当于后宫的六部尚书。
六局下面统领二十四司,各司女官分别为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司衣、司饰、司使、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婇、司计。
六局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都是每司各二人。此外,各司之下各设典、掌以及宫正、阿监、彤史、女史等各级女官,这些女官各有品级、供给,她们分别管理著礼仪、人事、法规、财务、衣食住行等等各项宫廷事务。宫官是执事官,所以就不必讲究色、宠,只须挑选良家出身、才德兼备者即可。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古代皇宫戒备森严,宫女们是如何被选入后宫的?(古代宫女怎么选拔?)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