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战术中的"长兵短用,短兵长用,高兵低用,低兵高用"是什么?

军事战术中的

一,军事战术中的"长兵短用,短兵长用,高兵低用,低兵高用"是什么?

忽悠,接着忽悠……非把自己忽悠瘸了不可!



题主的“长兵短用,短兵长用,高兵低用,低兵高用”,前两句是明末爱国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的两个章节,分别是《长兵短用说篇》和《短兵长用说篇》的内容。

而两句的“高兵底用,低兵高用”则不可考,可以说是后来人的附会和杜撰了。



!!!但!!!


对于先辈英雄这样说是有点不敬的,先道个歉。


虽然蒋介石称《纪效新书》为《孙子兵法》之后中国最好的兵书。这里不由就要问了好书在手你咋还败得那么惨呢?

从实质上来说,中国真正的优秀的军事著作其实都是在袁世凯小站练兵之后出的。甚至再推进一点则是咱们建国以后的各种著作。在现代军事之前中国的兵法多为玄幻之说。



这里就有人得说了,那为啥西点军校要学《孙子兵法》?这是得辟谣的内容了。西点军校的确有《孙子兵法》的研究工作,不过那是在西点军校的历史学院里面当知一般的史书进行研究的,并不是每个西点军校的学生必学的内容。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江亿恩的《美国孙子研究》一文中介绍说,在西点,有两门研究孙子的课程。这两门课都是在历史系讲授的。一门课是“亚洲战争史”,孙子主要是作为考察古代中国战争情况的一种分析来源。这门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拉尔夫·索耶的译本,与别的译本相比这个译本提供了关于战国时期武器和战术的信息。可以说,《孙子兵法》并没有被看作为一本战争史书,而是被看作为战争哲学。

这门课研究的主题是:孙子知道什么是胜利吗?换句话说,《孙子兵法》论述了如何取得胜利的许多方面,同时书中为什么又有大量的关于军队和国家会被打败的论述。这门课程更多强调的是中国与西方战争观念的相似性。

第二门课程是“战争与战争理论”。这门课程有关孙子的部分也使用索耶尔的译本,系统分析了孙子作为全球军事理论体系中的一员。课程的主题强调理论家对战争性质的认识,进攻与防御力量的比例,以及军事战斗中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比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西点军校必读,那只是书商为了多卖书多赚钱杜撰出来的营销话语而已。


对于《纪效新书》中的《长兵短用说篇》和《短兵长用说篇》我们不妨看看原文:

夫长器必短用,何则?长枪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一发不中,或中不在吃紧处,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矣,须是兼身步齐进。其单手一枪,此谓之孤注,此杨家枪之弊也,学者为所误甚多。其短用法,须手步俱要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出,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捍。彼器不得交在我枪身内,彼自不敢轻进;我手中枪就退至一尺馀,尚可戳人,与短兵功用同矣,此用长以短之秘也。至若弓箭火器,皆长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后发;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后发,此亦长兵短用之法也。长则谓之势险,短则谓之节短,万殊一理。

这就是《长兵短用说篇》其实就是教人怎么用长枪而已,“其短用法,须手步俱要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出,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捍。”通篇其实就是一个主题思想:用长枪的时候两手拿着,刺出的时候悠着点。

而《短兵长用说篇》的臆断和故作神秘就更多了。例如:“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大伙知道是说啥吗?不知道吧?但是像不像金庸的武侠口诀呢?


不客气的说,由于咱们的文化,注重阴阳五行之说,很多的东西都会往往牵强附会一下,以至于各种兵书也是如此,对于《纪效新书》还算是不错的了。甚至有的兵书还写着“顺天则战成”,你顺应天意则战争中就能获胜,那完全搞精神文明建设好了,做什么军事研究啊。


戚继光能成为中华名将,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对战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能够在战斗过程中审时度世。自己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并且得到了军民和朝廷的拥护爱戴。但一名名将就能写出一本军事理论著作吗?真不一定!不信大家就找找《纪效新书》自己看一看再做评价。


“长兵短用,短兵长用,高兵低用,低兵高用” 这就是纯忽悠!

长兵短用,短兵长用出自《纪效新书》,高兵低用,低兵高用不知道题主从哪里听来的


长兵短用,短兵长严格的说起来不是战术,而是兵器用法


长兵短用的概论如下:

夫长器必短用,何则?长枪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一发不中,或中不在吃紧处,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矣,须是兼身步齐进。其单手一枪,此谓之孤注,此杨家枪之弊也,学者为所误甚多。其短用法,须手步俱要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出,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捍。彼器不得交在我枪身内,彼自不敢轻进;我手中枪就退至一尺馀,尚可戳人,与短兵功用同矣,此用长以短之秘也。


总体思路就是,长枪属于长兵器,但使用的时候招式易老,比方说如果一戳不中或者没捅入敌人要害,就会被持短兵器的敌人近身。这时候你就收枪还是退身就不容易了,简单说起来就是被“长”所耽误,如同赤手空拳与敌人战斗一样,这种玩法太独孤一掷,是杨家枪的弊端。

所以,要学会长兵短用采用。这种用法需要手法和步伐的协调,一刺不中后,可以用步伐后退,也可以用手迅速拉回枪杆,绝对不能让敌人的兵器贴近枪身,这样敌人至少不敢冒进。而我将枪退至一尺外(30多公分),就能再次戳人。

短兵长用的概论如下:

夫钗钯棍枪偃月刀钩镰,皆短兵也,何则?彼之枪一丈七八尺,我之器不过七八尺,若如浙江钗钯之法,俱手握在头下,其手外头柄通不及二尺长,一棍不过六七尺,又欲两头双使而两手握开,所剩棍头不过尺馀,彼之长枪闪闪而进,疾如流星,我就精熟,只能格得彼枪不中入我身耳。及其我欲进,则彼原进我钗内不深,一缩又复在外,我不得拨定彼枪,使无反手,如何敢进?如此终日,我无胜理。短兵利在速进,终难接长持久,即为所乘。必如总戎公俞虚江之法,则所执钗棍钩钯皆有六七尺在外,彼若以长入我,必须进深五尺,被我一格打歪,即用棍内连打之法,下下著在长兵上,流水点戳而进。彼先进我五尺,我一进又有五尺,是得一丈之势矣。被我连打,势不得起,欲抽脱去,岂能便抽一丈?


这儿的钗钯棍枪偃月刀钩镰都属于短兵器,当然,只是相对长枪而言。

戚继光表示长枪本身就长, 如果短兵器使用长枪的前后持法,就会导致外头太短。这时候如果遇到长枪的话,即便是能精练的格挡,也没法近身,所以在作战时肯定落得挨打的下风局面。


短兵器本身就讲究速进,如果被长枪制住,很难持久下去,迟早被捅死。这时候就该采用总戎公俞虚江的持握法(如下图左侧,双手都握在武器后端),这样的话钗棍钩钯之类的短兵就都有六七尺在外,如果长枪想戳我,必须先近我至五尺内。这时候如果用短兵格开长枪,那就能迅速突进,等近身之后,长枪面对短兵就只能等死了。



说白了,这个兵器玩法并不算多先进,只是告知士兵所持用武器的劣势以及如果在对战中扬长避短,所以这理论也同时能用在战术上,但缺乏总体的指导性。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军事战术中的"长兵短用,短兵长用,高兵低用,低兵高用"是什么?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