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是何来源,有什么意义?(二十八宿的由来)
一,二十八宿是何来源,有什么意义?
廿八宿若换另一个叫法更为人所熟悉,那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是上古华民对天空四方的星群所划分的四大星座,具体为(如图)
这里是…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我们看到每一宿星秀是由数个星星所组成的,比如很为人耳熟能详的北斗七星就是玄武大星座的斗宿。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四大星座群其命名的都是动物,这里的青龙就是苍龙,白虎就是锦毛吊睛白额虎,朱雀就是凤凰,玄武就是龟与蛇。
那么很易理解,先有动物的名称才有二十八宿的星座名。这里有两个吉祥动物:龙与凤凰,是明确记载于上古奇书《山海经》之中,然而现今已经难以找到的生灵。那回应题主所问的关键就是为什么上古人要用动物来比拟天空的星秀呢?是这样的,我们要先理解上古之人对大千世界,宇宙万物的看法。
古人十分奇特的认为,天地(宇宙)无不是生灵,只是有的以“气”的形式出现,有的是以血肉的形式出现罢了。比方正统道教就认为地球是个“生命体”而非死物!这个是不是十分奇怪呢?再看下现在全球科技最发达的西方,越再越多人却认为地球也是个生命体!这是难以理喻,还是我们今人大多数被笼牢在一个思维的框框里面呢?相信睿智的读者们会有自己的答案的。
反观,在上古华人这样奇特的思想模型之下,就产生一种观念:在天为气,在地成形。这个来源于上古以至太古的思维模型十分深刻的影响着先秦不少的大智慧者,比方庄子,当年庄子丧妻,好朋友大哲学家惠子去吊唁,看到庄子正在“鼓盘而歌”快乐得很的样子呢!惠子见状,真是佛都有火,怒斥庄子不仁,庄子却说:人只是天地间的一元气,在地上血肉汇聚元气而为人形罢了,现在我老婆重回到元气且逍遥在天地间快活得很呢,你却在哭哭啼啼干嘛呢?惠子听言概叹:我的景界与庄周相比,真的差得远啊!诸君又对庄子此言有何感想呢,然而巧合的是在二千多年后的现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物质只是能量的集聚状态而已。大智者的认为往往是那么的相仿的。
上古华民之所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始命名二十八宿的原因是--古时认为青龙在天为气为神,在地成形为苍龙。其余的白虎、朱雀、玄武亦同。因此古人认为上苍的星秀与大地及大地上的各种生灵是有信息关系的,这种对上古天文学家,星相学家等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比方他们认为:当上苍的南方星座群即二十八宿的朱雀七宿出现吉祥倪端之时,大地就会出现凤凰,而凤凰一现世,天下就会出现太平盛世的祥和景气,这个在中华上古地理百科,第一奇书《山海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好的,回答于此,愿能帮到题主你解疑。
喜欢洪范书斋的作品的亲欢迎关注…
二,二十八宿分别是什么
二十八宿,是古代天文学名词,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空中可见的星辰分成了二十八组,称作二十八宿。
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七宿。东方青龙七宿分别为: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分别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分别为: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分别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这四组二十八星宿,又被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二十八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
三,二十八宿详细解说
掀起《内经》的面纱来(系列四)「二十八宿」的由来(原创)
本想在这一篇说一下“天干”与“地支”的由来,但是为了便于理解,还是先从〈二十八宿(星)〉的来源过度一下。
“二十八星宿”也犹如“太极图”一样,好像是很神秘,尤其是被人妄加描述被蒙上了迷信色彩。但很少有人从天文学角度去分析解释“二十八星宿”创建的很源。
天上的星星很多,“二十八星”的数量为什么是二十八,而不是二十七、或二十九呢?二十八这个数字依据是什么呢?
认何事物的建立都有其基本的用意。古代人们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对“时间”的概念也是有需求的。那时候没有日历与时钟,只能从自然现象中寻找规律,而且是从“简”至“繁”逐步完善。
人们在漫长的寒暑交替中度过一个个昼夜,白天太阳是时间的唯一参照物,但是仅可以参照白天早午晚的时间过度。但是晚上也需要时间的参照物。
夜观星空第一发现的应该是月亮的朔望变化周期,每一次月圆相隔约三十天,于是建立了一个以较多天数为单位的“月”。
但是月圆周期的天数并不是很准确,而且还有很多天没有月亮。不能显示每月周期的天数过程。
于是回头北望,在漫天繁星中发现北斗七星在众多群星中,是以勺柄向外的形式在整体转动的。而且每天都是递进一个角度。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北斗七星旋转一周回到原点是二十八天。于是人们把北斗七星勺柄每晚同一时间指向的星星标注下来,把这二十八颗星作为参照物标记,定义为“二十八星宿”。(因为是夜间所见,每宿一个星位)。这个周期与月圆的“月”没有关系。
而且这个周期在每个地球年是十三次。
28天x13=364天与现在每年365天很近似。
这应该是古人发明的“日历表”。北斗七星为表针,二十八星座为每日递进标记。
这就是“二十八宿”的由来,与神位没有关系。以后人们不断的有新的探索发现,按意义赋予其名,日、月、木、火、土、金、水,动物属性等含义,使内容逐渐充实丰富。(这些含义在《内经》里有较详细的阐述)。
虽然“二十八星宿”有很多神话故事,但毕竟名字是人们定义的。它们只不过是二十八个参照坐标星座而已。并没有鬼神迷信之内容。
《内经》的理论是一个很大范畴的学说,因为限于当代的局限,不能达到现代科学认知的微观细化程度。但是的确是有先导性的,在某些方面几千年前的发现,现代人还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探索。
下一篇文章再探讨“天干”,“地支”。
有兴趣您就关注我的文章接着看,满意你就点个赞。有高见您就写个评论斧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古书今读
四,二十八宿的用途
二十八宿是中华民族上古先贤观察宇宙
目所能及的天空中看到的天象归纳
由于地球自转+公转,每天夜里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然而每隔一段时间会看到一样的星象,有些是不动的有些是会动的,人们就根据月亮每晚在天空经过的轨迹,划分了星空(星宫),从而产生了28个星宫,即二十八星宿
五,请问二十八宿的由来与意义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针对特殊天区(黄赤道混合带)的分划方法。必须提到的是,二十八宿的分划,是主观的,并没I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如果说有,也是文化上而非自然科学之客观规律的。
推荐阅读:八十八星座对天文学究竟有何意义? - 稻草人老孙的回答
意义是类似的。
二十八宿是干什么的?
二十八宿就是天上的坐标和刻度。用来表示某天文现象或者某天体的位置。
古代有去极度,入宿度的概念,就是天球坐标系统。什么叫天球坐标?如下图:
比如今天我们说一个天体,时角多少,赤纬多少。古代当然不这样说,可以说是,在牵牛初度,去极多少多少度。
古代说,星星有三种分类
来自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
星有三类:一、经星,北极为之长;二、舍星,大火为之长;三、行星,辰星为之长。
舍星就是二十八宿,实在是天上的刻度啊。
天事本无度,推历者无以寓其数,乃以日所行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日平行三百六十五日有余而一期,天故以一日为一度也。)既分之,必有物记之,然后可窥而数,于是以当度之星记之。循黄道日之所行一期,当者止二十八宿星而已,(度如伞橑,当度谓正当伞橑上者。故车盖二十八弓,以象二十八宿。
天上本来没有刻度,但是天文工作者要标定位置,就需要有读数。于是把天平均分成360度(中国古法,365.25度)分开之后,以二十八宿的主星(距星)作为参考星,来对比得到读数。就想用伞骨来分割伞面一样。
现在星图可以很容易获得。但是古代,绘制一张准确的星图往往是国家级科研大项。正统的科研工作者,对着星空做位置普查,修正星图的错误,绘制更准确的星图,乃是一生的奋斗。对着青龙白虎琢磨命理,无非是当代远红外治疗仪,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纳米科技水杯……之类的吧,借着前沿科学的名义骗人。
按汉永元铜仪,以娄为十二度,唐开元游仪十三度。旧去极八十度。景佑测验,娄宿十二度,距中央大星去极八十度,在赤道内十一度。《宋史·天文》
二十八宿是谁发明的?
显然不是一个人。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发展而来的。
二十八宿是中国独有的么?
怎么说呢,划分天区的体系,基本上那个古文明都有,但是因为划分方法是主观的,所以各个文明不尽相同。
但是亚洲文化中,印度也有一套类似的划分方法。
二十八宿与现在天文学88星座位置如何对应?
看图说。
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干支的来历,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导。《易学原理与大六壬应用》一书解释如下: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我们知道周天二十八星宿是由恒星组成的,天文学上恒星十分稳定,相对位置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保持不变,对地的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地球及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不断的围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则是相对于北极星(即紫微星)位置不变的在银河系中做螺旋运转,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天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进而改变了特定星宿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物的影响,所以古人通过夜观天象来预测吉凶,《开元占经》就是古占星学著作,而七政四余和紫微斗数就是延伸出来的古星命学。
夜观星象受时间位置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所以人们试图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占卜,地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利用起来了。根据历法知识我们知道,月的划分是根据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标准,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又加以闰月补其不足。所以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所以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们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义也是来源于此。
换一种方式解释,因为干支是用来计时的,我们可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以地球为表盘中心,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太阳就是“年”指针,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月亮就是“月”指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差,因此我们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我们再看两个最慢的指针,即太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行星木星(岁星)和土星(镇星)交会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年,即一元。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则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由夹角30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12.8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则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个大元。这个假设与实际天文学计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也更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即相对静止的天地的气场;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当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小,即当前时间空间内天体能量的分布状态,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上面我们假想的时钟只有年月指针,没有日时指针,这就需要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因素加以考虑。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日月五星对地球同一地点的影响时时在发生着变化,地球上同一地点相对于日月五星运转了一周;地球一天时间内公转角度向前行进约1度,也就是相对于日月五星的空间位置变化为1度,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因此,地球上同一地点的天体能量分布以每天1度的位置而产生变化,即产生了同一地点能量分布逐日逐时变化的结果,这就是日和时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二十八宿是何来源,有什么意义?(二十八宿的由来)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