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战争中,战士在发起冲锋时会像电影里一样大声吶喊吗?(战场上冲锋的士兵叫什么)
一,真实战争中,战士在发起冲锋时会像电影里一样大声吶喊吗?
别被战争神剧洗脑了,现代职业军队在冲锋时大喊大叫那跟寻短见没什么区别,等于通知敌人我要来了、我从哪来、我怎么来。你不妨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抗战时期日军的中队长和小队长都冲在队伍前面,真的是悍不畏死吗?他们又没长俩脑袋。
非也,这是日本陆军操典的要求,因为所有的日本士兵在阵地进攻时,进退都以军官的指挥刀为令,而战术编组和动作则完全遵从部队长的手势。因此鬼子兵冲锋时既不依靠军号和喊叫指挥,更不会喊着“冲啊”、“杀啊”的口号,而是像哑巴一样缄默运动,颠覆认知了吧?
这也就是日军独立作战的最小单位中队,其指挥官中队长在冲锋时必须跑在队型前面的原因,否则大多数鬼子兵看不到他的手势。同样,队伍中的小队长也要尽量靠前,从而按照中队长的手势命令,进一步传达和组织部队,所以日军在作战中,军官里以中队长和小队长伤亡最重。
比如惨烈的衡阳保卫战中,打到后来,鬼子不得不以大佐联队长带着一帮少尉代理中队长和曹长代理的小队长,因为基层军官死的差不多了。万家岭大捷中,对于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空投200多名基层军官这事,一直有所争议,笔者个人认为是存在的,因为第106师团是特设师团,大队长以下都是非现役军人,实战经验和掌握部队的能力肯定欠缺,又得冲锋在前,死伤惨重一点不奇怪。
而离开了中小队长的战场指挥,鬼子兵是难以有效的组织冲锋或者防御的,这是“蚁族”民族的特性,而日军的空投能力有限,因此最紧迫的就是补充基层军官。
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日军第6师团的一个支队配合初上战场的第39师团攻击桂军的大竹山阵地,根据抗日老兵的回忆,两拨鬼子的冲锋套路完全不通,久经战阵的第6师团鬼子兵会以稀疏的队形,一声不吭闷头前进,不停利用身边的掩蔽物迅速跃进;而第39师团的中队长以下军官都没有实战经验,大小鬼子拥在一起大呼小叫的冲锋,这就是紧张所致,真正难对付的显然是前一拨。
包括冲到战壕前的白刃格斗中,有经验的鬼子兵也不会鬼叫着拼刺,那样既浪费力气又容易露出破绽,真正训练有素的双方刺刀拼杀,只会听见重重的喘息声和突刺的低吼声。战场是残酷的,没有人同情弱者,那些大喊着“杀”或者“杀啊”的一定是菜鸟,目的只有一个:壮胆。
比较例外的是日军的“板载冲锋”,这就是所谓的万岁冲锋,日军士兵会高喊口号是“天蝗陛下万岁”或“万岁”(日语音作banzai)端枪冲锋,但这是非正常情况下的作战方式,也只有两种情况下才会使用,第一是“欺软”,就是对手已经被重武器完全压垮,胜利在望的情况下日军用白刃战扫荡战场;第二是“怕硬”,也就是绝望之下的自杀性冲锋,不要命也要气势,当然是非常规作战。
其实日本陆军也装备有军号,但大多是用于部队的勤务号令,如起床、熄灯、集合、开饭等等,战场上的命令发布基本不依靠军号传达的,所以很难见到鬼子吹“冲锋号”进攻的情景。冲锋号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鼓舞士气,可也会最大限度的暴露军事行动。所以日军的缄默冲锋凭借的是单兵素质的优秀,追求心理镇定而不是气势。
(真正的鬼子兵冲锋)
《兵临城下》里苏联红军从伏尔加河上岸后即组织冲锋,两个人共用一条枪,嘴里喊着“乌拉”前仆后继,纷纷倒在严阵以待的德军火力之下,一方面那些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作战经验不足,一方面那是美国人拍的电影,多多少少有埋汰苏联人的意思,在苦逼的斯大林格勒巷战中,兵员是多么紧缺的宝贵财富,怎么可以如此轻易损耗?十几个人就能守一座大楼了。
至于战争影视里嘛,多是为了渲染战场气氛,可能会看得你热泪盈眶,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有一天真的上了战场千万别大喊大叫,敌人一看就是生瓜蛋子,专门朝你招呼。在战场上生存靠的是经验和运气,以及平常训练出来的战术技能,而气势真的没什么用处,徒增笑柄尔。
(日军分队进攻队形)
二,真实的战场冲锋
兔哥回答,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战士冲锋时,个个神勇无比,嗷嗷叫着冲向敌阵。其实真实的战场上也是有这样的情况的,只所以呐喊着冲锋,一是提升士气,相互鼓劲。战场上是惨烈的拼杀较量,说直白点就是玩命,面对敌人的炮火,子弹,彼此都知道有伙伴共同应敌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这样的叫声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勇敢的呐喊声,“冲啊!杀啊!”。
我们同样也能从国外的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相互鼓励,指挥官还会高喊着鼓劲。其实就是为了形成一种阵势,战场上是有这样的存在的。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高喊着“万岁”,前仆后继的冲向敌阵。二是大声叫出来能驱散自己的恐惧感,能使自己全力投入战斗。
战斗中有许多的新兵,面对惨酷的战场环境,难免心生怯意,喊出来就不怕了,这样的情景就更能理解了,人怕的时候就有一种压抑感,仿佛喘不过气来,有一种想大声呼喊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夜路,害怕了,就唱歌。战斗中是有这样的情况的,大喊着冲锋陷阵,驱散心中的恐惧。
三是能震慑敌人,集团式的冲锋,大声喊叫着,本身对于对手来说就是一种震慑,战场虽然是生死较量之地,但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渴望,面对嗷嗷叫的冲锋,是什么感觉?那是不要命的冲锋。当然,战场上这样的冲锋并不是一个定律。
二战战场上,大规模的集团冲锋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也自然多。另外,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也通常用这样的方式。还有就是对敌突击的情况下。这样的场景的出现其实也是因火力的缺乏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的是炮弹,炸他就是了。当然,夜战或是突袭时并不会大喊大叫的。
以上的观点只是兔哥个人的观点,当然,也是得到了战争年代老兵的证实的。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三,真实的战争冲锋
不可以。以真实经历回答。
当代战争中,几乎没有了步兵两军对垒,上万人列阵对攻的情况只存在于2战影视剧中。
在当代战斗中冲锋分几种情况:全队突进(站姿索敌,暂停开火),交替掩护快速前进(队友一个接一个快速突前10米卧倒,其他队友开火掩护),火力压制突袭(横排队形,边开火边快速前进)等等。
但是无论哪种冲锋方式,都不允许大喊大叫。在战场上从你嘴里发出的每一个字都必须是战术信息,和战斗无关的话一律不许说。端着枪一边突突一边大喊,在职业军人眼中属于作死行为。原因如下:
1 战时大喊大叫会严重影响队友接受指挥命令。
在战时任务中,为了通讯,每个士兵的头盔边是带有无线耳麦的,用来接受班长指令和反馈信息。如果你一大喊,全队人都听不到指令了,而且大家都在紧盯着敌情,你突然来一嗓子“小鬼子我跟你拼啦!”势必会影响队友的注意力。真实战场上士兵是随时要保持无线电静默,能喊出声的必须是跟战斗相关。例如:班长发布指令,既然这篇问答是说冲锋,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战术冲锋命令,班长发令“目标我手指方向,距离100米,敌方红色房屋,单队形唱10米交替掩护,突进!” 这是一句完整的冲锋命令,发令必须清楚明确,并非是电影里演的那样一句“兄弟们,给老子冲!”然后士兵要回答“命令清楚”或“收到清楚”。然后就是执行命令了。即便是没有配备耳麦也不允许乱喊乱叫,因为在枪炮声大作的时候,队友听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听命令和信息上,你一喊势必影响队友注意力。
2 战场上大喊大叫会影响自己发挥。
首先,不管哪种冲锋方式,都要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在敌方目标,一旦出现情况要马上开火,在冲锋的时候,始终是持枪警戒的姿势,而冲锋的步伐也并非是像运动员那样迈开大步跑,而是膝盖微曲,脚跟着地,重心略微前倾那样小跑。前进过程中要控制呼吸,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吸节奏是一吸两呼,这种呼吸法是控制肾上腺素分泌,让自己始终保持在冷静和精神集中。如果大喊大叫会乱了自己的呼吸节奏和步伐,导致严重后果。压制冲锋时需要边开火边突进,更不可以大叫了,需要用射击呼吸法,深吸一口气,闭气击发,呼气。
3 城市巷战或近距离作战时(冲锋主要是用于近距离作战),大喊会暴露自己,敌人可以从你的喊声判断出有人来袭和你的方位。而近距离作战(cqb)基本都是紧凑队形,一个人暴露=全队暴露,大喊大叫可能将为你和队友带来灭顶之灾。
也许在二战中,人海战术,冲锋的时候大家呐喊壮胆,制造声势。但那是80年前的事了,如今的战场上,基本没有那种喊杀震天的情况了,能听见的喊叫是战术指令,回馈信息,敌人方位,换弹,受伤情况等,这些战术信息。
四,战士们发起了冲锋
这个要分具体情况,大喊“杀”声,是属于战场鼓动工作的一部分,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之一,它对于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该不该喊,能不能喊,也要区分具体的条件和场合,如果不顾具体情况一味地大喊“杀”声,显然是不可取的。
比如:
1979年2月22日,广西方向步兵第494团第二次攻打班庄、伯良地区。该团8连奉命攻占伯良东侧无名高地。由于白天的进攻未能奏效,上级命令他们入夜之后进行偷袭,如果偷袭不成即转为强攻,一定要夺占该无名高地。
20时许,8连开始行动。3排动作静肃而敏捷,一直摸到距离越军堑壕30米处左右,也没有被敌人发现。这正是偷袭歼敌的良机!就在这个全排准备突然发起冲击,达成偷袭企图的节骨眼上。不料排长高喊一声:“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杀啊!”
这一喊,弄巧成拙,越军听到喊声,立即投来了一排手榴弹,造成3排一下子就伤亡了13人,偷袭失利的严重后果。后来是连长重新组织全连强攻,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苦战,才夺取了这个高地。
在敌人还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就按照平时训练的习惯大喊“杀”声,不但不能以“杀”声震慑敌胆,反而是暴露了自己,给敌人指示了目标。这样做,只能是增大自己的伤亡,给战斗进程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五,战士冲锋的视频
就这个问题我当兵的时候有一次看完电影《上甘岭》后,就觉的平时我们负重越野训练那个累呀,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而电影里面的场面是炮声隆隆杀声振天,带着这个疑问,我专门请教了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领导,也就是我网页中的一章《丢去左手臂的院长》县法院一把手院长。
老院长缺一小手臂,那是当志愿军干部时,参加上甘岭战役被炸弹打掉的。我提出冲峰时候是否喊声震天响,他告诉我说:“我们跑的越快越好气都不够用,哪里还能够喊的出来。电影那是艺术加工为了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
其实试想一下,在那硝烟火光冲天尘土飞扬的战场,一个人怎么可能喊着边打枪边跑呢。如果围住敌人大喊交枪不杀是可能的。所以,我相信电影中的情景,是电影艺术的需要而加上的场面。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真实战争中,战士在发起冲锋时会像电影里一样大声吶喊吗?(战场上冲锋的士兵叫什么)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