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军交战是怎么打仗的,是不是骑兵先冲锋?(古代两军交战是怎么打仗的,是不是骑兵先冲锋再打仗)

古代两军交战是怎么打仗的,是不是骑兵先冲锋?

一,古代两军交战是怎么打仗的,是不是骑兵先冲锋?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概括地说,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大致经过了车战到骑战步战的演变过程,和当今使用飞机、坦克、大炮、导弹的高科技战争完全不同。

我们看《三国演义》时,总是对其中的战争描写饶有兴趣。一彪人马冲出来,为首是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骑着高头大马,使着重达上百斤的兵器,和敌军对垒,将对将,厮杀几百回合,然后大旗一挥,兵对兵,双方大军厮杀混战,直打得天昏地暗、尸横遍野。

三国时期已经有骑战、步战,还有水战。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开始出现的是车战。那时的士兵都乘在用马拉着的兵车上,每一辆兵车大概可以容纳十几二十人。一个诸侯国的军事实力是以兵车数量的多少来衡量的。在春秋时期,最大的晋、楚两国,兵力不过四千乘左右,而到了战国时期,七大国都是万乘之国了。不过,车战其实是很不方便的,在空阔的平原地区还可以进行,但在山岭中作战,完全派不上用场。

到战国时期,慢慢就出现了骑战和步战。以后作战的武器、方法、战略、战术越来越进步,军队越来越庞大。两军在作战时,将领与将领的交锋,士兵和士兵的厮杀,都能决定胜负成败。一般是双方将领先交锋,拼的是体力、武器和武艺,将领较量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两军的士气和战争的胜负;接下来是骑兵的冲杀,冲乱阵形,砍杀敌军;最后,大批步兵掩杀,混战在一起。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将领对战争的指挥是通过旗、金、鼓来进行的。因为人多距离远,走马传令费时间,士兵的行动看战旗的挥动,比如大旗挥动表示全军集合,卷旗衔枚不能出声,卧旗时要俯伏。帅旗是中军所在的标识,是全军指挥中心,帅旗一倒,全军就失去了指挥。

金和鼓负责指挥军队的进退,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我们经常说的“击鼓三通”,一通就是330槌(也有说是365槌),三通就是千槌了。遇到紧急情况,击鼓还能报警,先遣部队通过击鼓报警,全军就进入战备状态。


感谢您的阅读,觉得有用的话欢迎点赞并关注!

二,古代两军是如何交战的?

骑兵要么是压断敌人最后一根稻草,要么是自己的救命稻草,电影那些正面肛重步兵的骑兵几乎是没有的,都是侧翼穿插分割对方阵型,包夹突袭后方

三,古代两军对战怎么打的

看骑兵是在哪里作战,如果匈奴人做战,基本上都是骑兵,因为大漠的地形适合骑兵作战,如果是大山大川的就是步兵了,在一个骑兵是很宝贵的,有的战根本不用骑兵都可以的!

四,古时候两军交战礼仪

骑兵永远是最后

骑兵要么是充当最后一根稻草,要么是收割

自从马镫这个东西出现以后,全世界就知道骑兵很强了,但是总不能认输不打吧,所以不想死的步兵很快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步克骑的方案,两个字,结阵。

一个严整的步兵方阵是完全可以抵抗骑兵冲击的,再配合上弓弩或者火枪,骑兵冲击步兵真的没那么容易。而骑兵又那么宝贵,培养起来要花费大把的人力物力财力,拿去和民兵以命换命的蠢事谁也不会干。然后舍不得的骑兵也想出来一个以骑克步的方案,先用步兵去消耗对面的步兵。

所以正常的野战流程应该是先步兵对冲,有大炮上大炮有弓箭上弓箭,都没有就直接肉搏。肉搏多了体力也下降了,伤亡也多了,阵型也不整齐了,这个时候骑兵就可以冲最后一阵,用一次冲锋冲垮步兵方阵,然后开始追击。或者用步兵就已经把对面冲垮之后,冲锋收割。

反正不管怎么看骑兵都应该是最后,除非对面人少的可怜,阵型特别单薄,那倒是可以先骑兵冲

五,古代两军交战怎么辨人是自己人

这个问题要加一个条件,是攻城战还是野战。对于这个问题,我先从野战的角度来回答。

古代两军交战如果不是遭遇战、埋伏战和袭击战,一般都是战阵战。

古代两军战阵交战是有一套仪式和流程的,并不是上来就直接开战的。

首先,两军对垒,要先摆好阵型。比如:鱼鳞阵、鹤翼阵、长蛇阵、雁行阵、八卦阵等

其次,还会有一个叫阵的过程。即由双方互派得力战将比拼战力,获胜一方可以大大提高己方的士气。有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又双方的第一勇士比拼,以比拼的结果来决定胜负。比如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中,阿伽门农凭借勇士阿喀琉斯和对方第一勇士决斗获得了胜利。

双方叫阵对杀以后才是战斗真正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一般是战车和重装步兵冲锋(魏武卒),在双方达到一定距离的时候会用弓箭兵有效杀伤对敌人。而早期的骑兵由于战力有限又由于阵型的克制作用,所以一般不会一上来就冲锋,更多的是做为战略机动部队,做迂回包抄或者是追击敌人。

当游牧民族发展起来以后,骑兵的战力和作用越来越大。基本上中原政权以步兵为主的军队遇到游牧骑兵都要吃亏。两军交战更多的是遭遇战。而且游牧民族骑兵非常狡猾,他们会接近到步兵弓箭有效射程以往,然后围着步兵阵型不断转圈,利用马的机动力量和弓箭来不断蚕食和消耗步兵的战阵有生力量,直到战阵崩溃,游牧骑兵再利用优势猛烈冲杀,基本上步兵会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中原政权对于游牧骑兵多以防守为主。所以城池攻防战,渐渐成为主要的战斗形式。比如蒙古对南宋的战争中,大部分都是攻城战,真正的野战少之又少。南宋守城军队,利用城池建立攻防体系有效遏制蒙古骑兵的优势。蒙古皇帝蒙哥汗就是在攻打钓鱼城的时候被炮石击中最后伤重而亡。所以起初南宋军队坚壁清野,把老百姓迁入城中,以城防为主兼以战略反攻的策略还是很有效的。

这种状况一直到蒙古人找到了攻城利器“回回炮”以后才被改观。著名的襄樊之战中,元军首次使用回回炮攻打襄阳和樊城。

回回炮的石弹跃过宋军精心构筑的壕沟与城墙,命中了城门上的一座塔楼。巨大的冲击力让这座塔楼瞬间坍塌,看的守军目瞪口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所能依仗的最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已经被饥饿折磨许久的士兵,瞬间士气大跌。已经坚守6年的襄阳,也在无可奈何中停止了抵抗。

此后的数年里,回回砲在长江以南的各个战场里都有高光表现。在面对宋军水师的铁索连环船时,元军经常以回回砲作为本方进攻时的火力准备。一发巨大的石弹,足以让一艘楼船或海船立即瘫痪。铁索连环的状态,又让临近的战船也跟着遭殃。就这样,回回砲将一次次集结起来的宋军水师砸懵。从长江流域的丁家洲到南海边的崖山,屡试不爽。即便是面对构筑野战工事与三叠阵的宋军步兵,回回砲也能在元军部队攻击前,狠狠的砸上几发。毫不夸张的说,回回炮在东亚战场的战例,就是一部宋军抵抗崩溃的完整记录。

明末,满清政权获得红衣大炮以后,也是到处攻城克地。中原政权的城防优势荡然无存。

一旦中原政权的城防优势并打破以后,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蒙古族建立元政权,女真族(满族)建立了清政权。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古代两军交战是怎么打仗的,是不是骑兵先冲锋?(古代两军交战是怎么打仗的,是不是骑兵先冲锋再打仗)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