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二百年而不倒,为什么德川幕府最终还是经不住考验走向垮台?
一,历经二百年而不倒,为什么德川幕府最终还是经不住考验走向垮台?
这是个严肃而有深刻意义的问题。从幕府的强盛到覆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和未来的方向。
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东京)户所建。到1867年德川庆喜宣布还政天皇为止,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一共265年,十五代将军。是日本最后也是最强盛的武家政治组织。之后,日本结束了将军及幕府统治,天皇作为资产阶级代言人重新掌权。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直至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开始了崛起与侵略。
其实,德川幕府的产生与中国万历三大征脱不了关系,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军事家织田信长基本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而他的外甥兼心腹在他之后降服叛乱,统一日本,进而入侵朝鲜,意图染指中原。在万历二十年,入侵朝鲜,被李如松麻贵等名将打败。八月,丰臣秀吉去世,德川家康趁机打败丰臣秀吉的“五大佬”,建立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期间,建立了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在一定时期内确实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但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国内阶级社会矛盾的激增,加上统治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被外部压力点燃了导火索,引发了倒幕运动,最终垮台。而他的导火索,就是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休.佩里侵入日本,并强迫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引发倒幕运动的“黑船事件”,日本有志之士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开展尊皇攘夷,准备自强。
德川幕府作为封建阶级顽固派代表和损害反抗派利益的目标,作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清除,日本逢两千年之大变。最终,德川幕府因为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有本国矛盾,也有外部影响。那么,它的覆灭应该从内心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从内心来看,这是幕府垮台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幕府的统治形式。1600年关原合战奠定了德川幕府的地位,1603年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幕府统治。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而天皇的安全与供养由将军负责,类似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全国四分之一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其他地区分为200多个藩,首领为大名。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需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养有自己的家臣即武士,并提供封地和米禄。武士效忠将军或大名,他们是幕府统治基础,拥有佩刀特权,一般都是职业军人,是幕府主要战力。而且幕府大力宣扬武士道精神,使武士忠心勇敢,甚至疯狂,从侵华战争中日本人的作战就可以了解,这就是日本幕藩体制。
- 日本政治体制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君主制中央集权。中国通过中央政治,地方政治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大大加强了皇权和对地方的控制,使全国统一高效,成一个整体。日本封建制度类似于欧洲封建主制度和中国商周时期的诸侯分封制度。就是许多诸侯在一个最强诸侯统治下,构成统治基础,听命于统治者,但有很强自主性。双方的关系是管理和压制,在统治者强盛时还没有问题,一旦双方矛盾激化或者一方实力发生逆转,就极不牢固。而且由于军事文化,政治的自主性,官员,武士都由各自任命,效忠于各地大名,幕府很难有效管理,利用。就如欧洲封建主的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就为以后各藩反抗幕府奠定了力量基础。
- 幕府为了维护统治地位,统一思想,保护自然经济,在初期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和禁教政策,后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黑船事件。
- 1616年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为了维护统治也为了削弱大名实力,采取了禁教措施。一是取缔天主教,根除农民天主教徒。二是一切外国船只不得在大名领地贸易,只能在幕府直属的长崎和平户贸易,中国除外。第三,禁止大名拥有500石以上的大船。1623年,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出海贸易,取缔天主教传播,对来日的外国船只严格控制。1639年,只与中韩荷兰贸易,并只在长崎贸易,闭关锁国成为德川幕府统治的重要特征。
- 闭关锁国限制工商业政策,严格限制了商业活动,同时歧视工商业者,限制手工工厂规模,设立关卡,严重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前期确实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但后期已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 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人口的10%,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10%,受很大歧视,农民占80%,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却是受压迫剥削的主群,是最底层的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住行都有区别,就如同印度种姓制度一般,直到现在还有保留。日本不像中国有科举制度可以改变身份,而且日本平民之前没有名字和写字的权利,直到明治维新后才改善,所以日本人名字多以田地生活物品为主,就是如此。
- 如此的社会制度,到了后期幕府乃至武士财政危机时,幕府威信受到打击,体制发生动摇。
- 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不堪剥削压迫,工商业者也不满控制和掠夺经常暴动。而统治者中下层武士破产,只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从事工商业甚至作为低层商人的养子,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倒幕运动的主力就是以下层武士为主,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直接导致封建统治基础动摇。
- 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大名实力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幕府统一了市场,农业迅速发展,振兴了自然经济,之后商业性手工业也发展进步,引发了自然经济解体。逐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根本上动摇了统治基础。如同清末小农经济受到资本主义冲击,不适应大规模化,系统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而阻碍了社会进步。
幕府的统治者不思进取与默守陈规,阻碍了社会进步,妨害了平民和其他统治阶级的利益。导致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加深,也加深了与大名之间的矛盾,终于以进步武士为首的长州,萨摩两藩群起倒幕,史称”倒幕运动”。
外部原因。社会矛盾激化,需要一个导火索,黑船事件,导致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出卖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大批手工业者和农民由于外国资本的倾销而破产,人们受到双重压迫剥削。日本即将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全世界都一样,一些中下层武士提出尊皇攘夷口号,试图反抗入侵,维护统治。有志之士认识到根源在于幕府的腐朽,于是倒幕运动开始。
由于列强入侵导致开国,先进思想与科技也传入日本,使强藩有了推翻幕府的依仗。以长州藩高杉晋作和萨摩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为首的倒幕派,成为倒幕运动核心。他们一方面实行政治经济改革,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武器,学习先进战法,训练新兵,对抗幕府。而幕府这边仍占据巨大优势,在财力,兵力,军事方面都很强大,但由于故步自封,轻视敌人,战法落后,士气低落,最终在1868年“鸟羽伏见”之战被击溃,幕府垮台。之后,天皇重新掌权,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面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强国之路。但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军国主义道路,而中国未搭上时代末班车,沦落百年。
所以说,不随时代发展的,不适应社会进步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就算曾经正确过,也会被时代淘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时俱进,才能永保繁荣昌盛,愿我们以史为鉴,积极进取,展望未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为国富民强而奋斗终身!
德川幕府,又名江户幕府,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武家统治幕府,从1603年首任幕府将军德川家康起,至1868年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开城终,共经15代征夷大将军,是日本历史上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
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人却认为历史如此悠久的德川幕府,它倒台的导火索却是一份普通的《谕书》。
1853年6月3日,美国海军中将佩里携带着总统的亲笔信来到了日本,同行的是4艘日本人当时少见的黑色近代铁甲军舰,这次事件被日本人称为“黑船来航”。
面对着这4艘全副武装的战舰,闭关锁国已经多年的日本,就像是一场风暴突然降临到了平静的海上,马上令已经沉寂多年的日本政坛掀起了惊涛骇浪。
此时,六神无主的各地大名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日本政坛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德川幕府。
当时德川幕府的实际掌控者,是在众多脑满肠肥的地方大名中出类拔萃的,备后福山十一万石领地藩主阿部正弘,他因为杰出的才智而被人们称为“名相”。
在他24岁之时,就因为在处理大奥相关的丑闻之时展现的高超政治手腕,获得了日本政坛的认同,也因为此事年仅25岁的他就被任命为老中。
在决定日本命运的十字路口上,阿部正弘却采取了颇具争议的做法,他没有继承独裁的德川幕府一贯的独断专行,没有直接给美国人回应。反而将美国总统的书信翻译之后,公示给日本的朝廷与民间的富商、诸侯们,并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
在收到700多封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政治势力的回信之后,阿部正弘代表第13代将军德川家定发表了一份《谕书》。这封谕书的最关键的内容如下:
正如诸方所建议内容,今日近海及防御诸事尚未完备。就算彼国船队再来我国,尚无明确答复。
这份《谕书》中对于美国要求日本开国的态度如上所示,是十分模棱两可的,这令本就动摇的日本诸侯们,顿时对德川幕府还能否掌控全局产生了怀疑。
信心的动摇对德川幕府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因为它本质上只不过一个最强大的大名,它之所以能够左右日本政坛,倚靠的不过是背后强大的军事力量,再加上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定身体虚弱,已经无法长久的操劳国事。
所以当阿部正弘这份《谕书》一出,很多被压抑已久的政治力量难免蠢蠢欲动,变革的力量也更加强大了。
其实物先腐而后虫生,阿部正弘这位“名相”之所以表现得如此畏畏缩缩、犹豫不决,恐怕是因为他对于德川幕府的险恶形势是最为了解的。
因此在面对前途未卜的形势时,才会将选择的权力分给各方势力,只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无自由,德川幕府也许已经到了他该寿终正寝的时候。
说起德川幕府,人们不禁要竖起拇指,因为265年的统治证明了这一时期在日本历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幕府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不断增长,文艺魅力尽显,充分展示幕府统治还是可圈可点、值得一赞的。
即便进入中后期,面对接二连三的灾荒,导致无数平民百姓饿死,也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与此同时,虽然外国舰船不时侵扰日本近海,但幕府还能出台《异国船打拂令》对侵犯领海的外国舰船施以打击,以捍卫主权。
既然如此,为什么德川幕府最终还是没能经受住考验而走向垮台呢?
1854年,面对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的强大海军舰队,德川幕府放弃以往强硬态度,不再执行《打拂令》,而是卑躬屈膝,答应美国的条件,签署《神奈川条约》,同意美国舰船停靠下田和函馆,允许在日本派驻领事,这就打开了日本国门,而其他西方列强一拥而上,也要求日本签订同等条约,日本主权就受到了挑战。
1858年,德川幕府经不住美国首任领事哈里斯的软硬兼施,再次与其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并对美国开放8个通商口岸,还主动放弃关税自主权,并让对方享有治外法权,这就加重了主权危机,而其他西方国家如法炮制,使得日本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危险境地。
既然德川幕府不顾国内反对,擅自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成了外国利益的代言人,必然激起国内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加上开放口岸后,西方列强开始疯狂掠夺,导致日本市场黄金锐减,日本商人因无力与国外竞争而纷纷破产,如此一来,德川幕府就成了众矢之的,危机重重。
1857年,为挑选将军继承人,幕府与各派争执不断。将军德川家定体质虚弱,身患重病,尽管处于旺年期,却未留一男半女,这对幕府而言是大忌,毕竟幕府基业不能后继无人,得赶快把继承人给定了。
作为幕府老中、谱代大名,堀田正睦大权在握,在挑选将军一事上,他更看重容易被操控的人,而对难于把控的自然将其拒之于门外。
堀田看中只有12岁的德川庆福,他属于亲藩大名,与幕府存在亲族关系,毫无政治经验,正容易把持。
不过水户藩主德川齐昭却表达了反对意见,他甚至携手萨摩、长州等两藩外样大名一起抵制堀田的提议,坚持要求立自己的儿子德川庆喜。
在无法定夺之下,堀田出于强化幕府权威的考量,决定拉拢天皇,以获支持。谁知孝明天皇站在德川齐昭及外样大名的立场上,根本无视堀田所带的豪礼,这就重创了德川政权。
堀田计划落空,情绪低落,无奈辞掉幕府老中职务,这样德川幕府便有名无实,危如累卵。
可见,外患、内忧已经成了幕府晚期主要的矛盾症结,由于长期锁国,日本已经不能与西方相抗衡,而德川幕府还要顽固坚持腐朽政权,这就不可避免地遭到里外夹击,在武士革命的烽火中走向垮台,落入历史的星河。
德川的幕府封建体制,是由各级封建领主支撑的,除非彻底改革为中央官僚体系,否则它最多只能改易个别大名,而无法消灭大名这个阶层。担任幕府各级职务的人员,本身就是大名、小名、旗本等领主,又怎么可能去打击自身的利益。
灭萨长虽然困难,但德川并非不可能做到,问题在于付出巨大代价后,萨长灭亡后的权力真空自然会有新的大名替补上,灭萨长也就成了得不偿失的孟浪愚蠢之举。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的中央集权化之所以能成功,一是世易时移,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威胁,原有封建体制已无从应对;二是新式武器的输入、战争形态的演化,使得武士阶层不再独据暴力优势。饶是如此,因武士的利益受损,西南战争还是爆发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历经二百年而不倒,为什么德川幕府最终还是经不住考验走向垮台?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