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张作霖与溥仪交往:见面下跪磕头喊皇上好)

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一,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身为大帅的张作霖,跪拜已经退位的溥仪,自有他跪拜的道理,这事儿啊,先从冯玉祥说起。

一、“纵然你贵为皇上,我也要办你难看”,冯玉祥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这场大战的主要博弈对手分别是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和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

本来,张作霖率领15万大军对阵吴佩孚的20万大军,双方在战场上你追我赶,杀得不可开交,没想到直系军阀的三号人物冯玉祥成为了一名可以决定战局胜负的“补刀手”。

直奉大军在前线激战之时,张作霖派遣自己的儿子张学良偷偷摸摸地给冯玉祥送了50万银元,要求他迅速返回北京。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接受了张学良的50万银元,就要给人家办一些事情。

10月23日的晚上,冯玉祥倒戈了,他不再认曹锟为“大哥”,也不再听从曹锟的号令了。

他给驻扎在古北口的部队下达了一个命令:“打开防线缺口,放奉系的军马进来”。

一声令下,奉系士兵从古北口的防御缺口里,一窝蜂地冲了进来。

同时,冯玉祥带兵返回北京,囚禁了曹锟,派兵打垮了吴佩孚的部队,逼着吴佩孚逃往南方,等新老大“张作霖”进京。

在张作霖赴京之前的几天里,冯玉祥在京城就是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大。趁张作霖没来冯玉祥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轰动,也让后人评头论足,有人认为是对的,也有人认为是错的。

11月5日上午,一位太监蹑手蹑脚地叫醒了还在养心殿睡觉的溥仪,并诚惶诚恐地禀报到:“启禀皇上,冯玉祥派人把我们从紫禁城赶出去,限时3个钟头离开。”

溥仪听后,大惊失色,他没有想到这件事来得这么突然,也没有想到冯玉祥这么不给面子,心中暗自怒骂冯玉祥不是东西,你怎么可以弃“袁世凯优待清室”的规定于不顾呢?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只能吩咐太监和宫女赶快收拾东西,在3个小时内仓促地离开这世代居住的紫禁城。

张作霖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恼怒,他没有想到冯玉祥怎么会如此不仗义?因为他是个明白人,内心跟明镜儿似的,十分清楚,清朝虽然没落了,溥仪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二、张作霖也是清朝遗老,他的崛起离不开清朝的支持,他注定要与清朝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细细算来,张作霖也是清朝遗老,他不仅接受过清朝的赏赐,还在清朝做过官儿,是清朝给了他一个让他站起来的舞台。

首先,张作霖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

那时,张作霖才20岁,在宋庆毅军马玉峎的门下,当了一名骑兵,由于骑术精湛,射击精准,被提拔为哨长,可惜,好景不长,甲午失败,张作霖逃到了辽西一带。

这时的他,认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夫人赵春桂,并在岳父赵占元的资助下,在奉天省黑山县赵家庙村成立了一个仅有20多人的保安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

后来,张作霖又到八角台发展,经过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的推荐,张作霖带领喽啰们投向了新民府知府增韫,从此,正式成为清朝“体制内”中的一名“在编人员”

1907年,清朝在东北建立行省,任命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新官上任三把火,徐世昌极力想除掉辽西巨匪杜立三

就在用人之际,徐世昌想起了新民府统带张作霖,特意安排智谋之士殷鸿寿去新民府协助张作霖剿灭杜立三。

由于剿匪成功,清廷提拔张作霖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相当于一个旅长,手里管着马步5营,同时,清廷还赏赐给张作霖5000两白银。

再后来,张作霖又到奉天省城任职,充当打手奉天国民保安公会军政部副部长一职,成为了众多保皇派中的一员。

所以,张作霖的崛起离不开清朝给他提供的舞台,他也是一位清朝的遗老,后来,溥仪退位后,身为大元帅的张作霖跪拜溥仪,也就不难理解了,这里面夹杂着张作霖对清朝的一丝忠诚和感激。

三、“溥仪退位了,身份还在”,张作霖见后,纳头便拜,拜的不是皇上,拜的是价值

如果说身居大元帅的张作霖跪拜已经退位的溥仪,是完全出于感情和忠诚,那就错了,因为张作霖还有自己的打算,他看到了溥仪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这也是他得知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消息后,大为恼怒的原因。

此时的张作霖在东北还不能完全称为“东北王”,因为在东北还有一部分满蒙势力和日本人。

所以,张作霖就想拉拢溥仪,从而赢得他背后满族权贵的支持。

退位后的溥仪,先是在自己的老家醇亲王府居住了一段时间,但是碍于自己是皇上,老爹是王爷,两个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总是有点儿不舒服,所以,他就去了天津的日本租界居住。

就在此时,日本人也极力拉拢溥仪,这让张作霖感觉事态很严重,总是担心溥仪会被日本人利用,他下定决心会一会昔日的皇上

1924年11月26日,张作霖派遣密使邀请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到家中一叙,席间,张作霖许诺自己会想法设法协助皇上拯救残局,恢复尊号和清室待遇。

这个消息对溥仪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他没想到张作霖会如此爽快的答应自己。一来二往,溥仪就像会一会张作霖,而张作霖正有此意。

但是,张作霖不愿意去日本租界拜见溥仪,他希望在中国人的地面上会谈。

而溥仪呢,考虑到自己是曾经的皇上,碍于颜面,自己不可能主动出去寻找张作霖,而张作霖是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能不见,于是,双方约定在天津曹园一叙

见面当天,张作霖早早地来到了曹园等待溥仪,当溥仪来到跟前的时候,张作霖扑通一下,跪在了溥仪面前,但是,张作霖口中并没有喊“吾皇万岁万岁”,而是说了三个字“皇上好”,这让溥仪感到非常意外,他没想到张作霖如此尊重自己。

不过,就在溥仪刚想说“平身”的时候,张作霖忽然自己主动站了起来,明显是在抢节奏。

站起来后,张作霖问了一句话:“皇上,我有能力维护你,你为什么还要往日本租界跑?”

这句话,让溥仪无言以对。

张作霖又继续说道:“皇上,您如果愿意,到咱奉天去。有我在,您怎样都行。”

这就是张作霖跪拜溥仪的经过。

四、总结

身居大元帅的张作霖跪拜退位后的溥仪,是看中了溥仪背后的价值:

1.跪拜溥仪,可以向满足权贵表明自己是忠诚的保皇派,从后赢得满族权贵的支持,甚至还能“挟溥仪以令军阀”,为自己在东北称王造势。

2.跪拜溥仪,可以赢得溥仪的信任,拉拢溥仪,让溥仪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活动,不让溥仪被日本人利用。

3.跪拜溥仪,可以向日本人表明态度。对于日本人,张作霖总是暧昧又疏远,用得到日本人的时候,张作霖会极力巴结;用不到的时候,又会想办法拒绝;而溥仪又是日本人极力拉拢的对象,张作霖赶到日本人之前将溥仪笼络在自己身边,凭借溥仪的招牌,来告诉日本人自己也有可用之处。

总之,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的张作霖,跪拜溥仪,自然有他的道理。

您认为张作霖为什么跪拜溥仪呢?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在评论区吐槽、补充!

二,张作霖给溥仪磕头视频

在好多人的意识里,有一种崇拜强者的心理。在他们的观念中,强者为尊。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强者,他的所作所为就全都是对的。在对待张作霖的态度上,他们的表现尤为突出。

评书、电视剧都把张作霖包装成一个远筹帷幄的军事家,一个仁义宽厚的政治家,一个敢跟日本人斗智斗勇的爱国者(甚至他一次次背信弃义玩弄日本人于鼓掌之中,出卖民族利益也被当成政绩来歌颂。)。 即使是张作霖跟溥仪相互利用的关系,在这些人眼里也都成可圈可点的忠义佳话了。

张作霖和溥仪,一个曾是威仪四海,贵有天下的天子,一个是默默无闻,拿着皇帝俸禄的小喽啰。

可是世事无常,沧海桑田。转眼之间,一个成了兵强马壮、割据一方的奸雄;一个却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终日以泪洗面的亡国之君。

张作霖跪拜溥仪,就发生在溥仪下台后。

张作霖一代枭雄,为什么要跪拜一个下台的皇帝呢?

溥仪是一国之君的时候,张作霖不过是个土匪。都是命运安排,让两条本来永不交集的平行线,有了纠缠不清的相逢,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张作霖既然是个土匪,他是怎么跟清廷扯上关系的?说到这里有人会不高兴:什么,你说张作霖是土匪?不错,那些霖粉们口中的大帅,虽然挂着的是地方保安团的旗号,其实和土匪行径没有根本差别。后来人马多了就有了接受诏安的资格,哪个土匪不想洗白呢。  

土匪摇身一变成了体制中的人,把枪口对准“土匪”,就像梁山的黑老大宋江一样。因为剿匪有功,张作霖被小皇帝赏赐顶戴花翎,溥仪还御赐张作霖一件战袍,并把其提升为洮南镇守使,奴才和主子之间从此开始有了交集。

  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成了风暴里的孤舟,岌岌可危。紧要关头,张作霖下决心投注清廷,枪口对准革命党。其实张作霖并非真要死心塌地为清廷殉葬,而是要踩着清廷的肩膀实现自己的抱负。张作霖明白自己没有锦上添花的机会,但对落难清廷的雪中送炭却能得到高得多的回报。

果然,张作霖的举动让小皇帝感激涕零,张作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从此以“关外练兵大臣”的发号施令。张作霖押宝宣统小皇帝溥仪还真没错,不久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后来的形势却出乎张作霖的意料,袁世凯这根满清栋梁在关键时候倒戈,成了压垮满清的最后一根稻草。1912年2月满清溥仪被迫退位,满清宣告灭亡。    

宣统虽然被迫退位,但满清不甘心灭亡,大清的忠臣良民不甘心失败,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复辟的努力。1917年6月,张勋带着扎着大辫的5千士兵开进北京城。7月1日,宣统再次坐上龙椅,上演了一幕复辟丑剧。张勋复辟,受到千夫所指,陷入讨伐浪潮,而一直深受皇恩的张作霖却选择了冷眼旁观,形势不明朗,他是不会贸然出牌的。

果然,张勋的复辟闹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半月就收场了。张作霖一看大势已去,立即派人到北京城向北洋政府的当家人段祺瑞表忠心。就这样一个满清王朝的忠臣良将,摇身一变成了忠实于共和的爱国将领。 

可已经穷途末路的溥仪还念念不忘复辟美梦,他觉得上次复辟所以失败是因为张勋势力太小了,要想成功必须找个更大的军阀。在当时众多的军阀中,他想到了张作霖。   

为什么是张作霖呢?

第一、张作霖势力大。第二、张作霖对清朝忠心耿耿。第三、张作霖的地盘就在东北,东北是满清的发祥地,有群众基础。

试问,还有比张作霖再合适的人选吗?张作霖接到皇上的旨意已经没有半点喜悦,在皇帝被人人喊打的情况下,复辟已经无望。溥仪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行将就木,他可不做逆势而为的赔本买卖。可是溥仪不是百无一用,溥仪对大清的龙兴之地的臣民还是有影响,有号召力的。而自己的地盘就在这里,需要利用溥仪的影响为自己服务,稳固自己的统治,何乐不为呢?

就这样,爱国将军和末代被废的皇帝的手又握在一起。   

张作霖觉得这种合作也不能一毛不拔,他时常用自己的不义之财接济一下手头紧巴的溥仪,把个溥仪感动得眼泪哗哗的。张作霖成了溥仪心中的希望,溥仪巴望张作霖能成就大业为自己复辟奠定基础,机会终于来临了。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派人保护危难中小皇帝,充当“保护神”。   

1922年3月,张作霖做寿,溥仪送去厚礼。  1922年12月1日,溥仪与婉容大婚,“大婚”张作霖马上投桃报李,送去重金“恭贺新禧”。  1923年初,张作霖嫁女,溥仪差送上两份厚礼。  

到了3月28日张作霖生辰,溥仪又送了一份大礼,并命人在大红礼单上写道:张总司令2月12日生辰,宣统皇帝赠 。 

1924年张作霖寿辰之际,溥仪花了血本送了重礼:三镶玉如意一柄无量寿佛一尊、五彩九桃瓶一对、五彩双象耳瓶一对、五彩小瓷盘一对、青玉大吉葫芦小插屏一对、打簧洋钟一对。以及红雕漆圆盒一对和绮霞缎衣料八端。尽管如此,溥仪还觉得礼物分量不够,一星期后溥仪派人又专程补送“去万古英风”匾额一面,并福寿字及古玩等多件。

一次送这么多礼物,而且这么贵重,溥仪就是给自己老爸载沣也没有如此慷慨过,可见张作霖真把他忽悠住了。 

但溥仪的钱也没有完全打水漂。  

1924年11月,倒戈将军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小皇帝赶出紫禁城,并软禁起来。张作霖闻讯后心急如焚,马上派人跟冯玉祥通融。让冯玉祥放松了对溥仪的管控。1925年,溥仪离开北京到天津日本租界。  

张作霖不忘溥仪对自己的好,又是给溥仪送钱,又是给溥仪请安,还再三表示要拜见这个小皇帝,当时满清的皇族都在日租界,觉得一个皇帝不能屈尊去见一个军阀,但溥仪被张作霖的忠心感动,还是决定去见这个大忠臣。    

溥仪赶到约定的曹家花园,张作霖已恭候多时。溥仪刚踏进门,一身便装的张作霖便快步迎上前去来。虽然两人没见过,但溥仪马上认出了他。

正在溥仪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给张作霖行礼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犹豫地走到小皇帝跟前,扑通跪下,砰地一下在磕了一个响头,恭恭敬敬地问了声:“皇上好!”

咱们说,张作霖为什么给溥仪跪下呢?

其实张作霖不仅仅是作为大清大臣给溥仪下跪的,张作霖拿了溥仪那么多奇珍异宝,件件都是价值连城。张作霖把这个小皇帝哄的心花怒放,但从没有真心实意帮人家复辟,自己要有那能耐,自己还做皇帝呢。何必为他人做嫁衣裳呢?

因此,张作霖是收了溥仪那么多宝贝,却不是真心帮他复辟,自己觉得那样做心里有愧,就给溥仪跪下了!

三,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何勃然大怒?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详细回忆过他和张作霖见面的情景,咱们可以结合溥仪的回忆来聊聊这个问题。

1925年溥仪逃进天津租界张园时,正属于张作霖权势如日中天时,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在冯玉祥反戈一击的策应下,打败了一度有望统一中国的直系“玉帅”吴佩孚,奉军不仅占领了天津,而且实际控制了京城。

作为京城新的霸主,这一年六月,张作霖派他的亲信阎泽溥给溥仪捎话,张作霖提出希望能在他的行馆和溥仪见一见。张作霖做事向来重视人情世故,在捎话的同时,他特意给溥仪包了十万大洋,这十万大洋既有孝敬的味道,也有表示诚意的意思。

此时的溥仪复辟之心是没有死的,见张作霖有这样的举动,他有些高兴、有些兴奋,甚至幻想可以拉拢张作霖为己所用。

但“帝师”陈宝琛知道这事后,立刻表示了反对,陈师傅认为溥仪是皇帝,张作霖是北洋将领,溥仪前去是屈尊,而且张作霖的行馆在租界外,不安全。

见事情僵在这里,张作霖豪放行事的风格就呈现出现了,他根本不管这些,第二天就派阎泽溥闯进溥仪暂居的张园,并且解释说,张大帅可以保证租界外绝无危险,不是张大帅不愿意来张园,而是不方便进入租界。

细品张作霖的说法,若是真心拜见,租界有什么不方便进的,实际上他是讲究谁主谁次,要彰显自己的新霸主权势,另外,不进租界,也能展现出一定的气节。

说到底,张作霖心底根本没把溥仪放在眼里,客气之下实有些硬请硬见的意思。

溥仪虽然不太接受这种说法,但也不敢驳张作霖的面子,得罪这位京城的新霸主,最后只好勉强前往。

这是溥仪逃到天津之后第一次出租界,到了张作霖的行馆曹家花园,张作霖摆出的欢迎仪杖特意有意思,两排身穿灰军装的大兵,手持古代的刀枪剑戟和现代的步枪,从大门外一直排到大门里。

这景象让溥仪觉得有点荒诞,有些可笑,但在这荒诞可笑的底下,也有张作霖王特别的用意,王侯将相,舍我其谁,只不过方式有些草莽气罢了,但这正符合张作霖的风格。

进到曹家花园,溥仪特别提到了一个细节,他被人领着朝一个灯火辉煌的大厅走去,但刚走到门口,一个身材瘦小,便装打扮,留着小八字胡的人,就迎面走了出来。

溥仪立刻认出这就是张作霖。

接下来张作霖的举动算是北洋轶事中很有名的一桩,只见他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面前,扑通一声跪在砖地上向溥仪磕了一个头,同时问:“皇上好!”

该怎么评价张作霖此举呢?

在整个北洋时代,论厚黑中的厚,张作霖当属袁世凯之后的天下第一,他压低身段,厚起脸皮来,一点不勉强,相反极入戏,极坦然。不要小瞧了这份趴在地上给人磕头的坦然,这是枭雄的另一种不择手段,没有通达的气魄,根本做不出来。

那一时期,有意跟溥仪套近乎的不止张作霖一人,但没有人能像张作霖这样把戏演得这么彻底,吴佩孚只勉勉强强在书信中向溥仪称过臣,段祺瑞只象征性地提出过想和溥仪见一面。

在一切厚黑权谋中,无论是厚,还是黑,归根到底是为了攫取利益,张作霖向溥仪磕头,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当时清廷虽然已经覆灭,但保皇思想离彻底根除尚远,保皇派也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张作霖这个头磕下去,其忠义仁德的个人形象在某些人心中立刻就树立起来了,说白了此举能助张作霖收买保皇派人心,拔高他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形象;第二、张作霖磕这个头,是想让溥仪产生幻想,认为张作霖可以为他所用,这种攻心术一旦达成效果,真正被利用的其实是溥仪。自张作霖玩了这一出的,奉系军阀许多人都有样学样地效仿过,例如张宗昌,没少一边给皇上磕头,一边割皇上的韭菜,薅皇上的羊毛,来充当自己的军费。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见张作霖向他磕了头,他心里很高兴,甚至有些感激张作霖的这个举动,于是所有的担忧猜疑都烟消云散了,心中只念张作霖是一个念旧的人。

而张作霖呢,在演完这出磕头戏后,开始在溥仪面前大骂冯玉祥,说他赶溥仪离开紫禁城是逼宫,是为了拿宫中的宝物,而他今后一定会注意保护古代文化和财宝。

话说到这里,张作霖见溥仪的目的就出来了,一则是为了踩在溥仪的肩膀上让世人知道他才是京城的新霸主;二则借溥仪来打压攻击另一个野心家冯玉祥。

从草莽发迹的张作霖,无论混到多高的地位,仗义都是他讲人情世故的一张好牌,骂完冯玉祥,张作霖跟着就用见怪的口气对溥仪说,皇上你真不该在我带兵到京城后,还向日本使馆跑,我张作霖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你。

说完这一套,张作霖又假仗义地问,皇上缺什么东西,尽管告诉我。皇上要是乐意,到咱奉天去,住在宫殿里,有我在,怎么都行。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我缺什么?缺的就是一个宝座,可是这天晚上我无法把它说明白,最后只好客气地说,张上将军真是太好了······

然而,这时候张作霖不接话了,跟着就把话题转移到了溥仪的生活上,又说“以后缺什么,就给我来信。”

什么是会来事的老江湖?

张作霖就是个典型,特别舍得将假话当仗义好话说。

戏演到这里,也就该收场了,这时候有个副官走进来报告说,杨宇霆有要事求见。

见张作霖看上去很忙,溥仪只好提出告辞,张作霖没有阻拦,起身送客。

毫不客气地讲,一切以很忙为理由端茶送客的交道,都是假交道。

送溥仪走出行馆,见溥仪的汽车旁站着个穿西装的日本人,张作霖抓住机会,又送了溥仪一句印象深刻的话:“要是日本小鬼欺侮了你,你就告诉我,我会治他们!”

一场处处讲究的见面到此结束,溥仪在回忆中说,这次会面让他在心中升起了希望——

而张作霖则在送走溥仪后用绿林口气骂道,溥仪这小子算个什么,还想摆谱!

真是讽刺啊!

四,张作霖为什么不救溥仪


溥仪在天津七年,拉拢过不少军阀,这些人都给过他或多或少的幻想,张作霖也是其中一位。据溥仪回忆,他到天津后,溥仪给他送了十万元,并且希望在他的行馆里与前皇帝溥仪见上一面。


溥仪认为去见张作霖并不妥,一来不能降低身份,二来担心离开日租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但在张作霖的一再保证下,在一天夜里,他们二人见面了。


二人见面地点在张作霖的“行馆”曹家花园,花园门口有仪仗队,手里拿着刀枪剑和现代步枪。穿过这个奇怪的队伍,进入园中,下了汽车,便被人领着向一个灯火辉煌的大厅走去。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身材矮小、便装打扮、留着八字胡的人。



此人便是张作霖,溥仪正迟疑着不知以何种仪式对待他,张作霖已走到他面前,随后趴在砖地上向溥仪磕了一个头,同时问:“皇上好?”,溥仪回道“上将军好?”,然后扶起他,一同走向客厅。


在溥仪看来,对于那一个跪拜,他多少有点感动。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把我从“降贵纤尊”中感到的不自在消除了。当然,我更高兴的是,这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看来是并不忘旧的。”


但是,对于张作霖而言,他这一跪,味道是相当复杂的。君臣味儿、利益味儿混杂其中。



君臣味儿

说起来,张作霖真的该感谢清政府,他的起家离不开清政府的扶持。张作霖是以一个“保险队”的小头目闻名江湖的,原本是与清政府对着干的。但后来他发现“保险队”也不保险,没有靠山,混迹不了多久。于是,他“弃暗投明”,从非正规的“保险队”队长,摇身一变,变成了朝廷正式任命的“新民府巡警前营”帮带,相当于现在的“副营长”,月薪银25两。从此,张作霖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


加入编制的张作霖,表现非常积极,没过多久,就升了官。1903年7月,他升任为巡防游击马队管带,相当于营长。1904年2月,日俄两国为争夺我东北,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东北成为两个帝国主义厮杀的战场。



作为新民府游击马队营官的张作霖,对于清政府下达的“保持中立”的命令,感到有些困惑。一味抵制日俄的要求,万一触怒了侵略者,后果自身难保。于是他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手段,谁占上风我跟着谁混,利用战争,扩充了自身的实力,弄了不少好马好枪。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张作霖经历这一系列的磨炼,不仅增强了他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而且部队也扩编为三个营。张作霖天生会演戏也会拍马屁,对于朝廷派来的上司,基本都被他摆平,再加上他也能打胜仗。至1906年底,张作霖所属部由三营扩充成五营。



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废除将军制,建立行省,任命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鉴于胡匪猖獗,着手组织力量剿灭胡匪。张作霖被招抚后,对于剿匪向来积极,由他出马解决了困扰清庭多年的顽匪杜立三。徐世昌为此特向朝廷为张作霖请奖,张作霖荣获三等功,并提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


日俄战争后,沙俄并不甘心失败,在哈尔滨设立了蒙务机关,以金钱美女枪械拉拔诱惑蒙古王公、喇嘛和匪首等人作为他们的侵略工具。于是,蒙匪陶克陶胡、白音达赉打起了反清大旗,对百姓烧杀抢掠。



张作霖为平叛蒙匪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清政府犒赏张作霖顶戴花翎,以总兵记名,擢升为洮南镇守使。宣统皇帝溥仪为表彰他,特赐了金丝九龙袍一件。


在庆祝胜利的同时,张作霖邀请参战的几位意气相投者在洮南关帝庙磕头,结拜为生死金兰。马龙潭、吴俊升、冯德麟、汤玉麟、张景惠、孙烈臣、张作相,这几位都是奉系军阀的重要成员。张作霖的这次结拜为之后奉系军阀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



张作霖深入大漠剿匪的行动,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张作霖也得到了相当锻炼,他的实力和影响力也更加扩大了。有人说张作霖是以“镇压俄国操纵的蒙古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叛乱起家”,这话不无道理。


从此,张作霖以洮南为基点,踏上了“从草莽英雄到大元帅”的传奇之路。由此也可见,没有清政府给予他的起点和支持,他是难以登上人生巅峰的。


在溥仪心里认为,除了张勋之外,张作霖是对清朝最有感情的人。所以,张作霖见到这位给他带来人生财富的前帝王溥仪,来一个跪拜,也在情理之中,其中不乏君臣之旧味儿。



利益味儿

张作霖和溥仪的见面,肯定是建立在两厢情愿的基础上,他们二人心里都有各自的盘算。对于溥仪而言,复辟就是他前半生的梦想。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但专制思想在中国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溥仪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象征,不少有光复想法的人都想打着他的旗号,恢复君主专制。


袁世凯率先登上复辟的列车,但很快遭到了全国反对,抑郁而死。之后的张勋复辟也以闹剧收场。1924年,冯玉祥逼宫后,溥仪被赶出了故宫。1925年,溥仪到了天津,原本打算出国,但在天津却一直待着没走,也是因为他存在着复辟的幻想。



在天津,他认识了大量的军阀,这些人都对他表示忠心,以至于让他认为复辟有望。张作霖就是其中最有实力的一个军阀,因此,溥仪最终决定与张作霖见面是有需求的。


同样,张作霖也有需求,他与溥仪的交情并不限于这一次见面。早在溥仪选立“皇后”时,张作霖就曾主动把自己的女儿献上,由于“满汉不通婚”的清宫祖制所限,才算作罢。


张作霖外壳是“忠君”,而内核却是利己,他深知要部鼎中原,还需要利用“宣统”这块招牌。特别是他把东北满蒙地区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要提高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号召力,就不能忽视清朝帝室与蒙古王公的特殊历史背景。



清朝统治者视东北为皇族的发源地,称得上是清朝的根据地。溥仪自然在这个地盘上的影响力号召力还是有的,特别在蒙古人的心中影响力,爱新觉罗家族的发达,离不开早期努尔哈赤、皇太极在政治上与满蒙贵族的联姻政策。


当时的张作霖在东北还称不上是东北王,除了有日本人还有一部分满蒙势力。如果他能拉拢到溥仪,至少可以赢得他背后满蒙势力的支持,对于自己在东北的统治也是有利的。



张作霖是一只老狐狸,他明白清朝虽然没落了,但溥仪这位帝王残存的影响力还有余温,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因此,各自带着利益目的的二人见面后,张作霖以一个低调的姿态礼仪,恭维对方,这只是他拉拢人心的表现。


综上所述,张作霖与溥仪从见面到行跪拜礼,除了他对清朝的感激,更多的是利益的驱使。做处姿态,对于张作霖而言,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五,张作霖想把女儿嫁给溥仪

张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仪是奴性十足的表现,哪怕他贵为东三省的大元帅,在皇权面前也腿软。

这事发生在1925年,也就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次年。

当时冯玉祥命令溥仪限时搬出紫禁城,溥仪无奈只好躲进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里。

当消息传到张作霖的耳朵里时,他致信溥仪:“你跑到日本租界让日本人保护你,难道我堂堂的「东北王」张作霖就保护不了你吗?这样吧,我去天津拜见你,不过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张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园密见到了溥仪。

当时溥仪正为用什么仪式对待这个曾经的手下、现是民国大人物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的地问道,“皇上万福”。

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会给他磕头,受宠若惊急忙弯腰扶起张作霖,忙不迭地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万福”。

这就是张作霖给溥仪磕头的经过。



张作霖密见溥仪还另有目的,他顺道到北京想把故宫的宝物偷着运出一些占有。

张作霖密见溥仪后,偷偷调动了数百辆军车,准备把故宫的宝物挑着一些贵重的运往沈阳。

当时交通银行的经理叶恭绰往见张作霖,说:“人们一向造冯玉祥的谣,说冯逼宫是为了盗宝,但无确凿证据,说说而已,如今大帅调用数百辆军车公然进故宫搬运宝物,将来人们就会说盗宝的是张大帅而非冯玉祥。”

张作霖听闻恍然大悟,连声说“我几乎上了大当,快把军车撤去。”

张作霖给退位的溥仪下跪除了奴性之外,还有感恩的意思。

民国时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来的后遗症,说难听点就是奴性十足,贱骨头。

溥仪在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当时民国规定必须剪掉辫子,就连溥仪自己都剪了辫子(如图)



然而当时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辫子,比如前清辫子军首领张勋。他就是标准的保皇派。

不剪辫子不算,还在1917年再次拥立11岁的溥仪复辟。不过到最后溥仪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护国军的攻打下,张勋仓皇逃走。

当时虽然溥仪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仪的人不在少数。

1924年,冯玉祥在直奉大战期间,为防止溥仪再次死灰复燃,在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老百姓称其为“逼宫”。冯玉祥干脆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这时出于政治目的,张作霖臭骂冯玉祥,表现出了对溥仪的同情。当时有人提醒张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对其影响不好。



但老张是个守旧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国政府,一方面留恋皇权,说来说去还是千万年来皇权对人统治的结果。

张作霖向溥仪磕头有感恩的意思。

张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后来被清廷诏安做了巡防队长,再后来一步步高升,直至做了“东北王”。

张作霖上位时,虽然溥仪还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亲摄政王载沣,但是签署任命书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后溥仪拍板,尽管是名义上的。

张作霖能有以后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仪的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作霖向溥仪磕头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张作霖是个老狐狸,磕头归磕头,要想让他像张勋那样辅佐溥仪是不可能的事,张作霖不过是在溥仪面前做样子而已,东三省是他张作霖的一亩三分地,张作霖不傻,不可能找个太上皇压在自己头上。你觉得不是这个理吗?

文/秉烛读春秋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张作霖与溥仪交往:见面下跪磕头喊皇上好)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