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一,皇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中国的上古传说中有三皇五帝,说法有很多种,但比较公认的说法 三皇是指神农氏伏羲和女娲,五帝指皇帝颛顼帝喾尧舜,皇有黄猷,帝有帝德,他们本人并未尝自称为皇和常。后人因为他们首出御宇,创造文明,把一个混混沌沌的世界,化成了庸庸俗俗的国家,所以说,尊称他们为皇和帝。
到了夏王朝以后,最高统治者称王。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古的传统,这些夏商周的统治者,不敢称皇和帝,所以呢只能自降称王。夏和商因为年代较早,所以国家还具有部落联盟的色彩,联盟中最强的部落,就是最中心的部落占据中原,其他的部落都要向他们称臣纳贡。到了周朝时,周部落逐渐将各部落融为一体,建立了统一的文明,天命将于周王,用统一的礼乐制度和行为规范实现统一文明,又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者仍然是王,下面就逐级分为公侯伯子男。
那个时候的爵位和官职是不分的,这个爵位就是领主。后来西周灭亡,其他诸侯崛起,东周王室势力衰微,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崛起。在一次四国伐秦时,周王氏作为号召者打出了发秦的口号。秦国非常生气,在反击过程当中,打到了洛阳,灭了周王。东周从此灭亡。
到了秦王嬴政时,凭借祖先的遗业,招揽关中陇西数百万战士,横行宇内蚕食鲸吞,在十年的时间,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九州版图据为秦国所有,这可以说是震古烁金无人能及的成就。于是秦王嬴政要求大臣给自己加一个无上的封号,这个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的王号已经不能够再满足他的功业,所以秦始皇就用上古传说中三皇和五帝,各取一个字来作为自己的称号,就是皇帝。从此之后,皇帝就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实现天下统一。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做为最高国家元首,给自已起个名字。秦始皇认为自已的功绩超过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得兼三皇,功过五帝"给自己起个名字叫皇帝。自称始皇帝,以后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群臣称他为陛下,圣上,万岁。自称"朕",发布命令叫"诏"。自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来,中国经历2232年封建专制制度。
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在最早的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还不是皇帝,那是一般称呼为“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王、燕王、赵王等,那你知道“皇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吗?“皇帝”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首次将皇帝俩字用来称呼国家最高统治者,始于秦始皇嬴政。那么,秦始皇又是怎么确定这一名称的呢?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挥鞭四举,灭掉了其他六国,平定天下,统一中国。秦始皇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是亘古未有的,甚至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为了“称成功,传后世”,他决定改变“王”的称号。 于是,召集群臣,商议改号之事。丞相王绾说:“三皇五帝虽然是天下共主,可他们实际上占领的土地不过方圆千里。自商周起,称‘王’者才真正拥有了天下,而且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维持七八百年。所以说‘王’的称号最好。”嬴政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商朝七百年、周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么,我要的是万世永传的朝代。”这时,李斯开口了,他说:“如今四海之内皆是陛下的囊中之物,这是从未有过的事。陛下的功绩自然为三皇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认为陛下可称泰皇。”嬴政听罢连连点头:“依我看,‘泰皇’仍没多大区别。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而皇字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说文》的解释可以概括为:“始王天下者为皇!”因为“三皇,大君也!”所以“皇”字也有了大的意思。“三皇”指的是天皇、地皇和人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所谓“泰皇”即是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里列出的三皇包括:庖牺、女娲、神农。 吧 帝,《说文解字》解释为“王天下之号也。”即帝是对称王天下之人的称呼。《史记·五帝本纪》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称作“五帝”,他们都是上古时代的君王。 综上,始王天下者为皇!帝,王天下之号也。合在一起,皇帝就是对始王天下之人的称呼。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始皇会选择“皇帝”这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尊号。 于是,就这样,秦王嬴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始皇帝”,后世因而通称他为“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寰宇,鲸吞六国,一统天下。秦国的先祖保护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得封赏,位列诸侯。虽然秦国的封地大多不属于周王朝实际统辖范围,相当于周王室开了张空头支票,但是,老秦人艰苦卓绝,靠着忍耐与毅力,还是站稳了脚跟。
春秋时代的秦国,还是属于中原各国鄙夷的蛮夷之国。到了战国时代,秦孝公励精图治,谋求变法。在卫国人商鞅(名鞅,封地于商,又叫卫鞅)的带领下,用法家思想强国。不久,秦国面貌焕然一新,国力空前强大。秦国与魏国一战,收回河西,破灭了魏霸河西八十多年的局面。秦惠文王时代,秦国又吞灭巴蜀两国,有了坚实的粮仓,此时秦国已经有了鲸吞天下的意愿和实力。
秦国任用几任相国,从张仪到范雎,均凭借秦国自身情况,审时度势运用国策,于函谷关消灭六国联军。
到了六国后期,因为与秦国多次战争的失利,导致军力萎靡不前,秦昭襄王时代,各国联军加一起,也不如秦国多。
自此,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依次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秦王嬴政认为,此时依旧称王,无法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功绩。于是,从上古“三皇五帝”称号中,取“皇”和“帝”,称“皇帝”,自己为“始皇帝”,自己的儿子为“二世皇帝”,以传于万世。
为什么之前的统治者不称皇,或帝?
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王下有五等封爵“公,爵,伯,子,男”。比如,周朝时期齐国,是公爵国,国君叫某某公,如齐桓公。战国时期三家分晋,赵国,魏国,韩国。这三个国家,为侯爵国,如魏文侯用李悝变法,用吴起带兵,练出一支“魏武卒”,打得秦国八十年不敢出河西。至于为什么统治者不称帝,因为商周时期大多有尊古的传统,所以,统治者自降一级,称王。
在秦始皇之前,各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公。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认为王不足以代表他的功绩。于是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从三皇中取皇字、从五帝中取帝字,皇帝就是这么来的。秦王嬴政自称秦始皇,后面皇帝称二世,乃至万世。皇帝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朕成为皇帝的专用称呼。
秦始皇开始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皇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