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快速地区分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如何最快速地区分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的区别)
一,如何最快速地区分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
德式和美式的分类方式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概念了。最初只是为了表明这个游戏是由欧洲出版的还是美国出版的,只是碰巧欧洲人从小喜欢玩这类策略类游戏,美国人流行的都是主题类游戏,所以这种分类方式就渐渐指代了对应的桌游类型,被国人一直沿用下去了。参照万能的BGG,现行的桌游分类方式建议分为以下8类。抽象策略游戏(Abstract Strategy Games):不依赖于特定主题,往往是一块棋盘配上一些棋子或token,对抗双方不含隐藏信息。最常见的就是老祖宗的围棋、前两年很火的昆虫棋,和最近复刻后异常火爆的圣托里尼。可定制游戏??(Customizable Games):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主要就是集换类游戏(Collectible Games),简称“坑”。除了有老牌的TCG(如万智牌)和LCG(如权力的游戏),近两年还新出了各种CMG(模型集换类游戏,如克洛斯大师:竞技场)、CDG(骰子集换类游戏,如星战:命运)。主题游戏(Thematic Games):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式了。整场游戏会讲述一个故事,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让玩家沉浸其中,最经典的便是科幻或奇幻背景。主题类游戏往往会注重角色扮演,通过骰子、模型等来提升代入感。典型的美式有小黑屋、深入绝地,和近两年的瘟疫传承、死冬。家庭游戏(Family Games):这个分类在国内会有些尴尬,但是在现代桌游最初诞生的德国,桌游更多时候是在茶余饭后全家人围坐在桌边的消遣方式。好的家庭游戏需要规则简单,有少量策略,同时满足老中少三代人的娱乐需求。这类游戏上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加拿大棋,自从有了加拿大棋,平时不陪我玩桌游的老婆现在都用加拿大棋来决定谁洗碗…儿童游戏(Children's Games):顾名思义,适合小朋友们玩的游戏。Weight都在1左右,图的就是小朋友们玩得开心,能有点寓教于乐或者锻炼思维的效果就更好了。随着第一批接触桌游的80后逐渐为人父母,这块市场目前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聚会游戏(Party Games):这个分类与家庭游戏的区别,在于人数弹性上和娱乐性上。聚会游戏能容纳更多的玩家,往往在游戏过程中
二,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的区别
一般来讲,美式游戏有明确的游戏目标,游戏背景,强调代入感,玩家间经常出现明显的合作与对抗。德式游戏通常是以各种方式获得分数,在结束时以分数高低来评价,玩家间的互动往往也是比较间接,比起代入感更注重规则。
三,美式桌游和德式桌游哪个好玩
德式桌游,多指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玩家爱玩的某些游戏(德式游戏也叫欧式游戏),而美式桌游指的是以美国玩家为代表爱玩的某些游戏。
如果一定要进行区分的话这两大类游戏大概各有这样一些特点:
德式:
诞生于家庭娱乐 / 比较抽象、概念化 / 以得分论胜负 / 一般没有玩家会中途出局
减少随机要素,讲求精算策略。
美式:
诞生于沙盘推演 / 追求背景代入感、大量使用模型等道具 / 以胜负论英雄 / 经常以消灭玩家为目标
随机要素较多,经常用来模拟命运的不确定性。
严格来说,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已经是一个有些过时的区分概念了。如今德式美式的区别界限越来越模糊,例如以标准DND为背景的工人摆放游戏《深水城领主》就是一个代表。近年来,尤其是随着KS众筹的兴起,美皮德心的游戏大量涌现,例如著名的《镰刀战争》《血色狂怒》等等都是这种混合产物的成果。可以说未来的桌游发展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支持的大趋势。当然,这并非说特色鲜明的德式或美式游戏会消失,相反这两者都会有其稳定的支持者以及生存空间,但如果简单地将绝大多数桌游按照这个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可能会越来越不适合未来桌游的实际情况。
四,美式桌游与德式桌游
德式重策略和机制,美式重背景,背景什么的玩多了慢慢就习惯了,没新鲜感了,而策略和机制这时候才慢慢溢出其韵味,所以在耐玩度上一般德式比较好;还有一点,且不论玩多桌游的人对自己的脑力总有一种隐隐的自信(负?),桌游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脑力活动,所以玩家入坑到中度后都会偏向于偏重策略的德式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推手游 提供的如何最快速地区分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如何最快速地区分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的区别)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